详见“鹿死不择音”条。【词语择音】 汉语大词典:择音
源见“华胥梦”。谓化入梦境。清曹寅《甲戌仲夏二十二日》诗:“远携楠榴枕,午睡华阳城……意于将化胥,反为蚁斗争。”【词语化胥】 汉语大词典:化胥
《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裴松之注引《魏书》载:甄后幼时,每寝,“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相者刘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因以“神人送玉衣”为称颂贤后的典实。唐皇甫冉《赠恭
一人而能担当起两方面的任务。《汉书.王言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主谓 一人承担两种任务。语本《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
明代考核文官的方法,也称为内计。考察对象为京朝官。洪武十四年(1381年)定京察法:五品以下听本衙门正官考验行能勤怠,五品以上及近侍、御史等则由皇帝裁决。十六年又改由吏部核考。弘治十七年(1504年)
源见“抚字催科”。喻指拙于为官。宋郭应祥《鹧鸪天.遁斋自作生日》词:“催科自笑阳城拙,勇退应惭靖节高。”
源见“鲲鹏展翅”、“庄周梦蝶”。谓变幻夸诞之谈。宋刘辰翁《忆秦娥.忆仙》词:“昨夜又迟黄石,今朝重叩鸿蒙。碧桃花下醉相逢,说尽鹏游蝶梦。”并列 鹏游,语本《庄子·逍遥游》载大鹏鸟展翅九万里而翔游于南溟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李善注:“《说文》曰:齞,张口见齿也;历,犹疏。”后因以“齞历”形容面容丑陋。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之二:“缪挟江海志,耻为升斗谋;齞历难刻画,贱
《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指春秋时诸侯间和好性的集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清.黄遵宪《感事三首》:“衣裳之会继兵车,
见“功成名遂”。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加封匪轻。”【词语功就名成】 成语:功就名成汉语大词典:功就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