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成食马肝

文成食马肝

指汉武帝晚年迷信鬼神求仙方,被他所封之文成将军欺骗。汉武帝杀死文成将军少翁,并隐讳说他是吃马肝死的。后以此典比喻方术鬼神事。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姓刘名彻,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在位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但他举行封禅,祭神求仙,齐地人少翁以鬼神方术晋见以投其所好。汉武帝赐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财物很多,以待宾客礼节对待他。过了一年多,他的方术逐渐不灵,天神没来。他便用绸绢写了一些话,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这牛肚子里有奇物。杀牛看到帛书,书上写的话很奇怪。汉武帝认出帛书上的笔迹,识破了伪造的帛书,于是杀了文成将军,并隐瞒这件事。乐成侯上书介绍奕大。汉武帝杀死文成将军后,后悔他死得太早,可惜他的方术没有尽传,等见到奕大,极为高兴。奕大说:“然而我怕象文成将军一样,那么方士们都要掩口了,怎么敢谈论方术呢!”汉武帝说:“文成将军是吃了马肝死的。”此典又作“文成误马肝”。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87、1388、1389、1390页:“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通“佯”,假装)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乐成侯上书言奕大。”“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通“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奕大,大说(通“悦”,高兴)。”“大言曰:‘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通“掩”)口,恶(Wū巫,何)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相传马肝有毒,人吃了会死)而死耳。’”

【例句】:

宋·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清·唐孙华《闻张二星若讣》:“未应子美贪牛肉,岂似文成误马肝。”


【典源】《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 (佯) 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 (悦)。……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则奄口,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今译】 汉武帝时,有个方术之士齐人少翁,能够驱使鬼神,汉武帝拜他为文成将军,很优待他。后来他的方术不灵了,鬼神不至。于是他把帛书偷偷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牛肚子里有异物,杀牛得书,上面讲得很怪。汉武帝认识他的笔迹,问献牛的人,果然是伪造的,于是将文成处死,而将事隐秘下来。以后又有人推荐术士栾大,栾大提起这事,汉武帝不承认,说文成是吃马肝而死的。

【释义】 后以此典指方术鬼神事。

【典形】 马肝、文成食马肝、文成误马肝。

【示例】

〔马肝〕 清·王士禛《鼎湖原》之二:“马肝已讳文成死,又见神君祀柏梁。”

〔文成食马肝〕 宋·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文成误马肝〕 清·唐孙华《闻张二星若讣》:“未应子美贪牛肉,岂似文成误马肝。”


猜你喜欢

  • 化干戈为玉帛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后以“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

  • 孟光齐眉

    同“孟光举案”。宋晁补之《引驾行.永嘉郡君生日》词:“庆孟光齐眉,冯唐白首,镇同欢笑。”

  • 孚号

    《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孔颖达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于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因以“孚号”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宋曾巩《侍中制》:

  • 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唐:指唐尧。皇:指皇朝汉代。语出汉.班固《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俦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原意是能够终成大法的,只有唐尧和皇汉,皇汉和唐尧。后用以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隋书.袁充传

  • 一瓢喧

    源见“许由瓢”。指世间烦恼。金元好问《箕山》诗:“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

  • 吏隐金门

    同“大隐金门”。宋王禹偁《朝退偶题》诗:“吏隐金门只似闲,退朝穷巷偶开关。”

  • 每下

    同“每下愈况”。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建中靖国初,曾丞相 布当国,命刘焘为馆职,取淳化所遗与近出者,别为《续法帖》十卷,字多作焘体,又每下矣!”【词语每下】   汉语大词典:每下

  • 古色古香

    亦作“古香古色”。形容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多用以指古器物。清代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塵史》:“是书虽非毛氏所云何元朗本及伊舅氏仲木本,然古色古香溢于楮墨,想不在二本下也。”又据《洞天清话》载: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锄到炎热的中午,汗珠儿滴进禾下的泥土。谁知道盘中的米饭,粒粒都来自千辛万苦。 形容农民耕作辛劳,劝人爱惜劳动成果。语出唐.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西游

  • 九死一生

    形容处于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后又以“九死一生”喻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九十三回:“我本郓城小吏,身犯大罪,蒙众兄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