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化蜀

文翁化蜀

文翁是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春秋》。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他为政推崇仁教,重视教化,他看到蜀地偏远,民风鄙陋,决心加以诱导。从郡、县内挑选聪明能干的十几位年青官吏,亲自培养训练,然后保送到京城长安去深造,就学于博士。学成之后,回到郡中加以重用。文翁还在成都兴建官办学校,为当地培养人材,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的从政才干。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蜀地民风教化大为改观,在长安太学求学的蜀地学生和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的学生人数差不多相等了。在汉武帝时,朝廷下令让全国各郡都设立学校,就是首先由文翁开的头。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办学教化、治理有方。

【出典】:

汉书》卷89《循吏传·文翁传》3625、3626、3627页:“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例句】: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文翁讲肆之堂,英灵雾集。”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前贤。”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唐·贯休《闻知赴成都辟请》:“文翁还化蜀,奕幕列鹓鸾。” 唐·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既令富庶能,千万惭文翁。” 唐·羊士谔《书楼怀古》:“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 宋·柳永《一寸金》:“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宋·梅尧臣《魏屯田知楚州》:“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明·何景明《送盛斯征巡抚四川》:“征南诸葛筹先定,化蜀文翁事更宜。” 清·宋琬《送张蔚生明府之任剑州》:“讲学文翁今再睹,勒铭张载有新题。” 清·薛时雨《题吴仲山督望三益斋诗稿即送赴川督任》:“文翁化俗只循吏,司马发难多卮词。” 清·范驹《绣带宜春·寿夏镜川学师五十》:“江涯,片帆来乍,是郑虔官职,文翁教化。”


猜你喜欢

  • 天子无戏言

    戏:开玩笑。 天子说话不可以开玩笑。 旧时认为帝王庄严神圣,故出言必慎。语出《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予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

  • 千金骏骨

    源见“千金市骨”。喻珍贵的贤才。多指年长者。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柳亚子《一九五一年元旦自题羿楼客籍》诗之二:“不负昭王台畔住,千金骏骨我能求。”

  • 插柰花

    源见“簪白柰”。指皇后逝世。唐窦叔向《贞懿皇后挽歌》:“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 醉墨笼纱

    源见“碧纱笼”。表示对名人墨迹的珍爱。金刘迎《乌夜啼》诗:“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

  • 庄缶

    源见“鼓盆”。喻指丧妻。晋潘岳《悼亡》诗之一:“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词语庄缶】   汉语大词典:庄缶

  • 阳关曲

    代称送别曲。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一折: “则他这渭城朝雨,洛阳残照,虽不唱阳关曲本;今日来祖送长安年少: 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闲抛掉,因而零落。” 参见:○三叠阳关【词语阳关曲】   汉语大词典:阳关

  • 七月七日曝腹

    喻指满腹诗书。《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郝隆:三国吴人。

  • 大刀头

    《汉书.李陵传》:“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颜师

  • 薪桂米珠

    源见“食玉炊桂”。柴如桂,米如珠,形容物价昂贵。宋苏轼《浣溪沙.再和前韵》词:“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聊斋志异.司文郎》:“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可以发用。”见“米珠薪桂”

  • 国多狗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而况大国乎?”晋.杜预注:“瘈,狂也。”《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术之不行,有故。不杀其狗则酒酸。夫国亦有狗,且左右皆社鼠也。”史书中曾有以“国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