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断肠猿

断肠猿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传说桓温入蜀时,于三峡中见有母猿因其幼猿被捉,肠寸断而死。后因用“断肠”表现极度悲痛。

唐.李白《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典源】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后自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今译】 传说晋时有人入山,捉到一只小猿,将它带回家中,母猿也随即追来。此人把小猿绑在院中树上,母猿上前作乞哀状,要求放生。那人不放,竟杀死小猿。母猿悲号,而后自杀。那人将母猿剖腹,只见肠皆寸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哀伤、思念之极。

【典形】 肠断、肠欲断、愁肠碎、寸肠千缕、断肠、断肠人、断肠猿、断猿肠、柔肠断、柔肠怯猿、碎人肠、猿声断客肠、断尽愁肠、望断柔肠、欲断无肠、寸寸柔肠、寸寸肠断、愁肠断、断君肠、断肠句、断回肠、断人肠。

【示例】

〔肠断〕 唐·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愁肠碎〕 宋·陈袭善《渔家傲·忆营伎周子文》:“鹫岭峰前栏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

〔寸肠千缕〕 宋 · 康与之 《应天长》:“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断肠〕 唐·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断肠人〕 宋·苏轼《四时词》 之二:“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断肠猿〕 唐 · 李白 《赠武十七谔》:“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柔肠断〕 宋·程垓《卜算子》:“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柔肠怯猿〕 唐·李商隐《哀筝》:“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碎人肠〕 宋·高观国《永遇乐·次韵吊青楼》:“一杯遥夜,孤光难晓,多少碎人肠处!”

〔猿声断客肠〕 唐· 张祜《题弋阳馆》:“吴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


【词语断肠猿】   汉语词典:断肠猿

猜你喜欢

  • 协熊占

    同“协熊罴梦”。《儿女英雄传》三九回:“入翁门,适作汤饼之会,问之,则翁簉室已先一月协熊占,而又孪生也。”

  • 寻安道

    同“寻戴”。戴逵字安道。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 函关偷渡

    《史记.孟尝君传》:“夜半至函谷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战国时,孟尝君曾一度入秦为相。后他想回到齐国去,秦昭王便想杀掉他。他逃到函谷关正值夜

  • 调和鼎鼐

    同“调鼎”。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天雨花》一回:“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述宾 在鼎鼐中调和五味。比喻宰相治理国家。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

  • 官蛙

    同“官虾蟆”。宋王令《和束熙之雨后》:“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词语官蛙】   汉语大词典:官蛙

  • 谦光

    《周易.谦卦》:《彖》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周易.谦卦》中有“谦尊而光”之语,是说君子谦让而能增辉之意。后遂用为谦让美德之典。唐.贾岛《寄令狐绹相公》诗:“谦光贤将相,别纸圣龙蛇

  • 以玉抵鹊

    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鸟鹊。”珥,插。抵,偿。南越地多孔雀,故以其羽毛插饰门户;昆山多玉,故以玉璞偿鸟鹊之值。后用以比喻不知轻重,得不偿失。北齐刘昼《新论.辩施》

  • 驻日

    源见“挥戈回日”。使太阳停留不行。多形容气魄雄伟。南朝 梁庾肩吾《奉使北徐州参丞御》诗:“回天随辇道,驻日逐戈锋。”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酬》:“一时声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词语驻日】 

  • 一马不跨两鞍

    旧时比喻贞女不事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汴梁儒士孟志刚妻。志刚卒,贫而无子,有司给以棺木。衣氏给匠者曰:‘可宽大其棺,吾夫有遗衣服,欲尽置其中。’匠者然之。是夕,衣氏具鸡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

  • 武昌见移

    源见“武昌柳”。指公物被盗。北周庾信《杨柳歌》:“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