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

原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今指回避矛盾,保全个人的处世哲学。周宣王时期,为了保持边境安全,受宣王之命,大臣仲山甫至齐筑城。行前,大臣尹吉甫为诗送之。诗称,周天子严肃的命令,仲山甫把它来奉行。国事顺利不顺利,仲山甫心中分得清。他既开明又聪明,保持身体永康宁。一天到头不马虎,奉事君王多小心。

【出典】:

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例句】:

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毛泽东选集·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主谓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通达事理认清时势的人,善于避开祸害,保全自己。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月哲,以保其身。”现指为了怕犯错误而不坚持原则,以便保全自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孙澜涛说)我们青年团员反对~,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态度。”△贬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油光水滑 独善其身 患得患失 ↔公正无私仗义执言


【词语明哲保身】  成语:明哲保身汉语词典:明哲保身

猜你喜欢

  • 胡僧话劫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又见《太平御览》。西汉武帝为练水军曾

  • 千钧诺

    源见“一诺千金”。指重大的许诺。宋苏轼《赠钱道人》诗:“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

  • 青鹦鹉

    《南方异物志》:“鹦鹉有三种:一种青,大如乌臼,一种白,大如鸱鸦,一种五色,大于青而小于白者,交州以南尽有之。”(据《太平御览》卷九二四引)古书记载,鹦鹉有三种,其中有一种羽毛为青色,称作“青鹦鹉”。

  • 楚执珪

    源见“庄舄越吟”。指越人庄舄。因其仕楚为执珪官,故称。唐杜甫《卜居》诗:“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词语楚执珪】   汉语大词典:楚执珪

  • 家丘

    源见“东家丘”。“东家丘”的省称。即孔丘。借指尚未为人所知的博识君子。《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张铣注:“鲁人不识孔丘圣人,乃云:我东家丘者,吾知之矣。言轻孔丘也

  • 共触

    源见“共工触柱”。指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唐黄滔《触结为河岳赋》:“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词语共触】   汉语大词典:共触

  • 首阳蕨

    同“首阳薇”。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明月。”

  • 北溟翼

    源见“鲲鹏展翅”。大鹏的翅膀,比喻远大的抱负。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 桑林祷

    源见“汤祷桑林”。谓祈雨。《三国志.郤正传》:“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词语桑林祷】   汉语大词典:桑林祷

  • 龚胜不屈

    龚胜坚守汉臣气节,决不臣附王莽。《汉书.两龚传》:王莽篡国后,一再遣使起用龚胜,龚胜推辞不受,他对高晖等人说:“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