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服舞雩

春服舞雩

舞雩(yū于):鲁国祭天求雨地方。在今山东曲阜南。此典指曾蒧(diǎn点)对孔子说:我愿穿着春天的夹衣在舞雩台上吹春风。后以此典形容春光、春景;也指志向不俗;或形容师生关系。曾蒧,字子晳(Xī息),曾参父亲。有一次,曾蒧陪着孔子,孔子说:“谈谈你的志向。”曾蒧说:“我愿穿着春天的夹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在沂(Yí宜)水(此为西沂水,发源于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麓,南流入泗水)里洗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蒧的理想呀!”此典又作“雩沂之舞”、“浴沂”、“舞雩”、“浴沂曾点”、“曾点服”、“沂水弦歌”、“春风浴沂”。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210页:“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guàn惯)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Kuì愧)尔(深深叹息)叹曰:‘吾与(赞许。曾蒧谈是太平盛世景象,所以孔子赞许)蒧也!’”

【例句】:

北周·庾信《又谢赵王赍息丝布启》:“青衿宜龚,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 宋·王安国《池上春日》:“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宋·苏轼《宿州次韵刘泾》:“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苏轼《同曾元恕游龙山》:“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宋·苏辙《送家安国赵成都》之一:“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 苏辙《送龚鼎臣谏议》:“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清·孔尚任《桃花扇》:“恰似春风浴沂罢,何须问江北戎马。”


【典源】 《论语·先进》:“ (孔子曰:)‘点! 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今译】 子路、曾皙 (名点)、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分别谈谈各自的志向。其他三人谈过后,孔子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我的志向与三位不同。”孔子让他仔细讲讲,他说:“我愿在暮春三月,换上春装之时,与几个成年人及孩子,在沂水中洗洗澡,而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孔子喟然感叹:“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春光、春景;也用以指志向不俗; 或形容师生关系。

【典形】 春风浴沂、春服舞雩、舞雩、沂水弦歌、雩沂之舞、浴沂、浴沂曾点、曾点服、浴沂童、舞雩风。

【示例】

〔春风浴沂〕 清·孔尚任 《桃花扇》:“恰似春风浴沂罢,何须问江北戎马。”

〔春服舞雩〕 宋·苏辙《送家安国赵成都》之一:“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

〔舞雩〕 宋·苏轼《宿州次韵刘泾》:“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沂水弦歌〕 宋·苏辙《送龚鼎臣谏议》:“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雩沂之舞] 北周·庾信《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龚,书生无废学之诗; 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

〔浴沂〕 宋·王安国 《池上春日》:“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浴沂曹点〕 宋·苏轼《同曾元恕游龙山》:“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曾点服〕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猜你喜欢

  • 空器馈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荀彧不同意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彰勋。后太祖军至濡须,彧因病留寿春,以忧薨。此死与《魏氏春秋》不同。曹操馈彧

  • 昌谷空囊

    源见“锦囊佳句”。借指未曾有诗作。昌谷,指李贺(因其为昌谷人)。宋陆游《宿近村》诗:“邯郸倦枕晨炊热,昌谷空囊晚醉归。”

  • 程门立雪

    杨时冒雪恭候老师程颐事。杨时(1053-1135年),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第。当时,河南的程颢(hào皓)与其弟颐在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讲孔

  • 射斗牛

    源见“丰城剑气”。牛,牛星,二十八宿之一。指建功立业的豪情。唐孟郊《百忧》诗:“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

  • 黑漆皮灯笼

    元代歌谣中讽刺官吏贪赃纳贿,置民间疾苦于不问,谓之“黑漆皮灯笼”。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记载:元朝至正年间,朝廷遣使去各地了解民间疾苦,使者却贪赃纳贿,恣肆搜刮,于是百姓讥刺道:“官吏黑漆皮灯笼,

  • 鸡鸣之客

    源见“鸡鸣狗盗”。指有某种微末技能的人。汉王充《论衡.逢遇》:“一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 璧返

    同“璧还”。《聊斋志异.巩仙》:“此府中物,来时仓猝,未暇璧返,烦寄去。”【词语璧返】   汉语大词典:璧返

  • 薏苡谗

    源见“薏苡明珠”。谓借故进谗言。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因成四章》诗之三:“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清李渔《玉搔头.拾愁》:“忠能格主,不蒙薏苡之谗;功每先人,曾最麒麟之强。”

  • 王母桃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鲜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

  • 李园

    源见“千头木奴”。指三国 吴李衡种橘树的宅园。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杨池掘荷,李园移树,既欣谷利,弥思青林。”【词语李园】   汉语大词典: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