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晋阮咸,字仲容,咸叔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称阮步兵),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衣物,阮咸却挂一条粗布围裙于院中,聊以应俗。后因以“未能免俗”、“阮郎贫”用为傲俗或从俗的典故。

唐.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金.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诗:“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表达出奉命赴官与思欲归乡的矛盾心情。


述宾 没能摆脱一般习俗的影响,指行动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而不得不随俗。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朱文公文集》卷59:“凡此皆近世沦陷邪说之大病,不谓明者亦~,而有此言也。”△多用于描写不得不随俗。→入乡随俗循规蹈矩 墨守陈规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注引《竹林七贤论》曰:“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唯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锦绮。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挂犊鼻裈也。”《晋书·阮咸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魏晋时阮咸字仲容,家住在道南,其他阮家住在道北。北阮都是富人,南阮家贫。七月七日,风俗要晾晒衣服,北阮晒的衣服都是纱罗绸缎的,阮咸用竹竿挂出大布制的短裤 (一说围裙) 在院子里晒。有人奇怪,问他,他答道:“不能免俗,用它应个景吧。”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未能免除俗事;也用以指家贫。

【典形】 免俗未能、南阮贫、阮郎裈、阮咸裈、晒犊鼻、晒裈、摊裈、庭中犊鼻、未能免俗、悬犊鼻、穷巷南阮、阮家贫、南北阮。

【示例】

〔免俗未能〕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

〔南阮贫〕 明·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之一:“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

〔阮咸裈〕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短袖独挥王导扇,长竿唯晒阮咸裈。”

〔晒犊鼻〕 唐·李商隐 《七夕偶题》:“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晒裈〕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俗客晒裈聊尔尔,比邱休夏自如如。”

〔摊裈〕 清·王夫之《落花诨体》之一:“唐突西施从喝道,诙谐南阮任摊裈。”

〔庭中犊鼻〕 唐·李颀《别刘锽》:“庭中犊鼻昔常挂,怀里琅玕今在无。”

〔未能免俗〕 宋·陆游《自诒》之二:“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

〔悬犊鼻〕 清·程先贞《秋兴》:“竿揭秋风悬犊鼻,盘余朝露剥鸡头。”


【词语未能免俗】  成语:未能免俗汉语词典:未能免俗

猜你喜欢

  • 青蝇

    源见“青蝇营营”。指谗佞。《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词语青蝇】   汉语大词典:青蝇

  • 晋库剑飞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张华)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传说,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失火,汉高祖所

  • 鹭序鸳行

    同“鹭序鵷行”。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悲伤,鹭序鸳行,怎如乌鸟反哺能终养?”并列 鹭、鸳群飞时,排列有序。比喻百官上朝的班行。元·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悲伤,~,怎如乌鸟反哺能终养?”

  • 韦相积德

    《汉书.韦贤传》:“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贤四子……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韦贤本始三年为丞相。其子韦玄成也以明经

  • 太公渔渭

    同“太公钓”。元刘敏中《浣溪沙.贺石仲璋侍御父年八十五》词:“年过太公渔渭日,官如郑武相周时。”

  • 祸母

    祸害的根源。汉代焦延寿《易林》:“杜口结舌,言为祸母。”又佛教故事记有异兽名祸母,人买之致祸。见《法苑珠林》。后又常用以比喻买女色而致祸。【词语祸母】   汉语大词典:祸母

  • 莼羹菰饭

    同“莼菜羹”。宋王之道《沁园春.和彦时兄》词:“纵荻花枫叶,强撩归思;有莼羹菰饭,归更何忧。”

  •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丢掉。指官吏贪污受贿,无论是大小钱物都不放弃。奕劻(1836-1918年),是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亲王的孙子。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郡王(次于亲王的爵号,清代宗室封爵

  • 龙车

    《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汉应劭《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以御天下也。”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法驾。宋王安石《题永昭陵》诗:“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大戴礼记.五帝德》:“〔颛顼〕乘龙

  • 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见“强不凌弱,众不暴寡”。《礼记·祭义》:“~,而弟(tì)达乎州巷矣。”弟,同“悌”。【词语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成语: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汉语大词典:强不犯弱,众不暴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