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桓玄寒具油

桓玄寒具油

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桓玄好蓄法书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此事唐李绰尚书故实》亦载。后因以“桓玄寒具油”指名字画上因观赏的人多而留下污迹。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桓玄好蓄法书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唐·李绰《尚书故实》:“桓玄尝盛具法书名画,请客观之。客有食寒具,不濯手而执书画,因有涴,玄不怿,自是会客不设寒具。”

【今译】 晋代桓玄爱好收藏法书名画,有客人来,常取出让人观赏。有个客人吃完寒具 (一种油炸食品) 后,没有洗手就去拿书画,结果沾上油迹,桓玄很不高兴,再来客便不摆出寒具来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观赏书画。

【典形】 寒具触、寒具污、桓玄寒具油、客无寒具手、沾寒具。

【示例】

〔寒具触〕 清·唐孙华《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萧疏宛觉商飙生,珍惜休教寒具触。”

〔寒具污〕 清·钱谦益《石田翁画奚川八景图歌》:“收藏岂乏牙签插,爱惜宁将寒具污。”

〔桓玄寒具油〕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客无寒具手〕 宋·陆游 《西窗》:“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沾寒具〕 清·唐孙华《和同年狄向涛太史园居》:“书画任摩挲,但勿沾寒具。”


猜你喜欢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封神演义》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见“身在江海,心驰魏阙”。《封神演义》8回:“我老臣虽是~,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词语身在林

  • 桐音

    源见“焦尾琴”。指琴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桐音重协,蕙帏还共,转觉那人恩重。”【词语桐音】   汉语大词典:桐音

  • 支遁谈经

    源见“支遁买山”。借指高僧说法。五代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 星精款阁

    源见“青藜照阁”。谓学有高人传授。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星精款阁惭刘向,仙侣移舟愧李膺。”

  • 青海骢

    《北史.吐谷浑传》:“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后

  • 为雨为云

    同“为云为雨”。唐刘禹锡《有所嗟》诗之一:“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 三让

    《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

  • 箕山吹瓢

    源见“许由瓢”。指隐居生活。传说许由隐于箕山之下,颍水之上,故称。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于箕山吹瓢、桐江垂钓之间,而兄不受。”

  • 一代鼎臣

    参见:一代宗臣见“一代宗臣”。《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不可复为覆��。”【词语一代鼎臣】  成语:一代鼎臣汉语大词典:一代鼎臣

  • 叩钵

    源见“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明高启《答衍师见赠》诗:“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词语叩钵】   汉语大词典:叩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