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

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对子贡讲解“仁”字,他说以前卫国的蒯聩和蒯辄互相争夺王位,和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让位,谁也不肯做国君,两相比较,伯夷叔齐他们求仁而得到仁,因此并无所怨恨。后用以泛指适如其愿。

文选》卷二三阮籍《咏怀》:“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连动 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如愿以偿。语本《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退思此语,抚省初心,~,又何不足之有也?”→如愿以偿 ↔事与愿违 求不得苦


【词语求仁得仁】  成语:求仁得仁汉语词典:求仁得仁

猜你喜欢

  • 一飞冲天

    同“一鸣惊人”。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二一:“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述补 比喻平常之人,突然做出让人惊叹的事情。语本《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蔡敦祺《林则徐》(上

  • 诒厥

    源见“诒燕”。谓留给子孙。《晋书.愍怀太子传论》:“武皇钟爱,既深诒厥之谋;天下归心,颇有后来之望。”【词语诒厥】   汉语大词典:诒厥

  • 神品

    文艺品评的用语,凡艺之极精妙者称为“神品”。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叙画》引吴兴夏文彦论画三品曰:“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

  • 朽驭

    同“朽索驭马”。唐薛稷《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策》之一:“怀乎朽驭,既识为君之难;跼此春冰,未见为臣之易。”

  • 不世之功

    希世罕有的功绩。不世:不是世所常有。《后汉书.隗嚣传》:“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李贤注:“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

  • 陈蕃一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陈)蕃年十五,尝闲外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脱:离开。利器:凶利之器。指权势禁令。示:显示,夸耀。 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随便耀示于人。 意谓统治者应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切不可用权势禁令来耀示威吓人民。语出《老子》三六章:“柔

  • 於陵辞聘

    源见“仲子灌园”。指高士坚守节操,隐居避世。唐李瀚《蒙求》:“干木富义,於陵辞聘。”

  • 双履凫飞

    源见“王乔凫舄”。指县令行踪。清袁枚《赴官秦中》诗之一:“双履凫飞朝汉远,五羊皮少入秦难。”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假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是因,得是果。不因种下,怎得收成?”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什么样的事情,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后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