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皋解佩

汉皋解佩

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波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又《文选.郭璞〈江赋〉》:“感交甫之丧珮。”李善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珮。’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所载略同。后以“汉皋解佩”为男女爱慕遗赠的典故。宋曹勋《虞美人》词:“汉皋解佩当时遇,绿满经行处。如今清梦已惊残,赖向君家窗户、得重看。”


【典源】《文选·郭璞〈江赋〉》:“感交甫之丧佩”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莒,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今译】 传说周代郑交甫南游楚地,至汉皋台下,遇江妃二女。郑交甫心生爱慕,于是上前,向二女请求赠佩,二女遂解佩给他。而他离去刚走几十步,再看佩已不见,回顾二女,二女也杳无踪影。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男女相爱,赠物传情。

【典形】 楚佩、汉滨游女、汉皋解佩、汉皋佩、汉皋遗玦、汉姝之佩、江皋解佩、江浦佩、交甫怀环佩、交甫佩、交佩解、解佩、解佩人、留佩、明珠佩、弄珠、佩珠投、神女弄珠、双珠惑汉皋、遗佩、湘皋佩解、江妃佩、美人遗杂佩、瑶姬佩解、游女解佩、湘皋琼玦、佩中邀勒、弄珠游女、江妃玉佩、仙佩悬珠、解佩珰、愁结佩、佩解琼、佩珠解、明月佩、投江佩、玉佩抛。

【示例】

〔楚佩〕 宋·张炎《甘州·饯沈秋江》:“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汉滨游女〕 三国·曹植《洛神赋》:“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汉皋解佩〕 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汉皋遗玦〕宋·周密《霓裳中序第一》:“怅洛浦分绡,汉皋遗玦。舞鸾光半缺。”

〔汉姝之佩〕 明·汤显祖《紫钗记》:“绣蝶长裙,未结下汉姝之佩。”

〔江皋解佩〕 宋·李莱老《高阳台·落梅》:“断肠不在听横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飞琼。”

〔江浦佩〕南朝梁·萧纲《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交甫怀环佩〕魏·阮籍《咏怀》之二:“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交甫佩〕 宋·刘筠《荷花》:“牢收交甫佩,莫遣此心违。”

〔交佩解〕 唐·王勃《采莲归》:“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解佩〕 南朝陈·江总《宛转歌》:“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

〔解佩人〕 明·徐渭 《送***入道》:“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今无解佩人。”

〔留佩〕 宋·岳珂《满江红》:“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明珠佩〕 宋·元阙《代意》:“离魂暗逐明珠佩,远目偏伤紫桂楼。”

〔弄珠〕 南朝宋·鲍照《登黄鹤矶》:“泪行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佩珠投〕 清·黄景仁《舟行即目》:“细语可容樯燕寄,闲情空望佩珠投。”

〔神女弄珠〕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神女弄珠,灵妃启玉。”

〔双珠惑汉皋〕 南朝齐·陆厥《南郡歌》:“双珠惑汉皋,蛾眉迷下蔡。”

〔遗佩〕 元·彭元逊《解佩环》:“汀洲窈窕余醒寐,遗佩浮沉澧浦。”

〔湘皋佩解〕宋·张炎《水龙吟·白莲》:“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词语汉皋解佩】   汉语词典:汉皋解佩

猜你喜欢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战国策.魏策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君与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

  • 张巡效忠

    同“张巡嚼齿”。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节度使制》:“睢阳在尔之东,张巡效忠之诚尚在;夷门在尔之境,侯嬴报恩之迹犹存。”

  • 问道于盲

    唐.韩愈《昌黎集》卷三《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问道于盲,是指向盲人问路。盲人并不识路,所问也必然达不到目的。后引申为向无知者求教,既可用为自谦之

  • 话虎

    源见“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说市有虎,人就信以为真。喻谣言惑众。明徐渭《新建伯遗像》诗:“千古真知听话虎,百年遗像见犹龙。”

  • 独醒人

    《楚辞.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后以“独醒人”指屈原。宋刘

  • 摊书拥百城

    同“摊书傲百城”。清 俞明震《岁暮园居杂感》诗之三:“对局搜残劫,摊书拥百城。”【词语摊书拥百城】  成语:摊书拥百城汉语大词典:摊书拥百城

  • 洛社

    同“洛阳耆英会”。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图》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同“洛阳社”。宋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镜湖虽好,莫问君王乞。”【词语洛社】   汉语大词典:洛社

  • 东篱黄菊

    同“东篱菊”。唐钱起《九日田舍》诗:“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 烽候悦妇人

    源见“褒女惑周”。谓君主荒淫无道,女宠祸国。烽候,烽火台。唐 周昙《咏史.周幽王》:“狼烟篝火为边尘,烽候那宜悦妇人!”

  • 金闺玉堂

    同“金马玉堂”。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三:“蔡仲远、沈睿达之徒,皆彬彬可观,予固未量其至,安敢品之。然金闺 玉堂之士,布衣韦带之流,岂乏能者哉!”【词语金闺玉堂】  成语:金闺玉堂汉语大词典:金闺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