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泾渭不分

泾渭不分

泾:泾水,在陕西省,是渭水的支流。渭: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流横贯陕西省中部,到潼关注入黄河。 泾水、渭水在陕西境内合流,古人认为泾水浑、渭水清。实际是泾水清、渭水浑。 此典是吴达向清世祖福临(顺治帝)上奏条陈:对用人不能像泾水、渭水浑清不分那样,好人、坏人都不分。 吴达,江南人。从刑部员外郎升御史。吴达在顺治二年(1645年)上奏条陈说:现在清朝用人,都是选取于明朝末期的人才,那些抗争直言、违背当时权贵的人,就被遗弃而到深山密林隐居去了,这是明朝末年所罢免废除,而今天应当起用的人。叛逆同党形成权势羽翼,贪污成风品行恶劣的败类,这是明朝末期所罢免废除的,而今天也不可不罢免废除。那些为保持自己俸禄官位而用手段去结交权贵、倒行逆施违反常理的人,这是明朝末年没有罢免废除,而今天不可不罢免废除的。自从清朝建国定都京师的初期,借招引人才为名,还可以兼着收用不正派和正派的人。现在长江以南都平定下来,人才也都聚集起来了,如果还是泾水、渭水浑清不分那样,好人、坏人都不分,那就是品行高尚的好人灰心失望,行动鬼祟的坏人都竞争挤进来了。

【出典】:

清史稿》卷244《李森先、李呈祥、魏琯传附吴达传》9620页:“疏言:‘今日用人,皆取材于明季。抗直忤时,山林放弃,此明季所黜,而今日当用者也。逆党权翼,贪墨败类,此明季所黜而今日不可不黜者也。持禄养交,倒行逆施,此明季未黜而今日不可不黜者也。定鼎初年,藉招徕为名,犹可兼收邪正。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泾、渭不分,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例句】:

清·林则徐《复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总之,驭夷宜刚柔互用,不必视之太重,亦未便视之太轻。与其泾、渭不分,转致无所忌惮,曷若薰获有别,俾皆就我范围。”


见“泾渭同流”。《清史稿·李森先传》:“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词语泾渭不分】  成语:泾渭不分汉语词典:泾渭不分

猜你喜欢

  • 生花妙语

    源见“梦笔生花”。指动听的语言文章。《花城》1981年5期:“东方国家的理论家们再编出无论多少生花妙语,说到底也是这两个问题。”偏正 形容美妙动听的语言文章。〔例〕无论多少~,也掩盖不了铁的事实。△褒

  • 颜巷乐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于清贫,自得其乐。金元好问《感事》诗:“瓢饮不甘颜巷乐,市钳真有楚人忧。”

  • 帝子痕

    源见“湘妃竹”。指泪痕。清曹申吉《楚南》诗:“楚南近日苍生泪,不是当年帝子痕。”

  • 鹊迎金印

    源见“鹊石”。形容将相权臣出征。唐岑参《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

  •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辩:辩论。 我难道喜欢辩论?我是不得已啊! 常用作同人争辩的自解之辞。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鲁迅《集外集.“说不

  • 泰极而否

    源见“泰否”。谓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并列 “泰”、“否”,皆《周易》卦名。“泰”主吉,“否”主凶。事

  • 菩提树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陁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双。”菩提

  • 共就南楼月

    源见“南楼”。谓登楼赏月咏谑。清吴绮《醉花阴.甓园分赋》词:“移床共就南楼月,谈笑都全别。”

  • 不值一钱

    源见“灌夫骂坐”。谓毫无价值。明沈德符《野获编.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垢,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见“一钱不值”。明·沈德符《野获编·台省·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

  • 田成子杀齐君

    《庄子.胠箧》:“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晋.郭象疏:“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是敬仲七世孙。初,敬仲适齐,食采于田,故改为田氏。鲁哀公十四年,陈恒弑其君,君即简公也。割安平至于郎邪,自为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