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濯缨

濯缨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水名)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认为,对于不仁的人是不能和他讲仁善的道理的。这种人倒行逆施,身处危险之中却自以为安乐,逢到祸患却以为有利,喜欢做那些亡国勾当。如果像这种不仁道的国君而可以和他讲仁德的话,那末天下就没有亡国败家的事情发生了。从前有个小孩子唱着这样的歌:“沧浪里的水很清,可以洗濯我的帽缨;沧浪里的水很浑,可以洗濯我的脚。”孟轲用这个例子说明:人们对于国君的不同态度,是由于国君自身行不行仁道来决定的。

又屈原《楚辞.渔父》:“渔父莞尔(微笑的样子)而笑,鼓枻(枻,音yì,一说为船舷,鼓枻即叩船舷;枻,又释为短桨,鼓枻即击浆)而去,乃歌曰:‘沧浪水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濯缨”本指洗涤帽缨,后常以比喻超尘脱俗,操守高洁。以“沧浪之水”比喻水清澈美好。

文选》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振冠南岳,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诗:“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词语濯缨】   汉语词典:濯缨

猜你喜欢

  • 戴凭席

    源见“谈经夺席”。谓在讲论中拔得头筹的席位。清黄遵宪《感怀》诗:“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屡折。”【词语戴凭席】   汉语大词典:戴凭席

  • 三旨相公

    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庸碌无为,上朝退朝,惟诵圣旨事。王珪(1019-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熙宁三

  • 式微

    《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春秋时,狄国侵犯黎国(均在今山西长治一带),黎侯兵败逃往卫国。卫君拿出两座小城安置黎侯。黎

  • 风落帽

    同“风前落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流人。”

  • 郭况穴

    同“郭家金穴”。明无名氏《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郭况穴,钱积邓通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仙。”【词语郭况穴】   汉语大词典:郭况穴

  • 畏牺牛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者,蒙人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食,同饲),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

  • 禹玉

    《尚书琁玑钤》:“禹开龙门,异积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赐佩。”(引自《艺文类聚》卷十一)传说大禹治水时,开龙门得玄圭,是为天赐有功之人。后遂用为歌颂帝王功德之典。唐.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

  • 五色笔

    源见“江淹梦笔”。谓文才出众。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词语五色笔】   汉语大词典:五色笔

  • 题衣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后汉》:“任末(东汉时新繁人,字叔本)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音jí,书箱)不远崄阻(崄,音xiǎn,高而险峻的意思),……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

  • 勉力务之必有喜

    勉力:尽力。务:从事于。 谓尽力从事于此必有可喜收获。语出汉.史游《急就篇》:“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日用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黄侃《徐氏通鉴厨铭》:“徐氏作铭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