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
《书.禹贡》:“江 汉朝宗于海。”后因以“水宗”称大海。汉 焦赣《易林.损之履》:“海为水宗……百流归得。”【词语水宗】 汉语大词典:水宗
同“袁安高卧”。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穷冬积阴天地闭,知君惟有袁安雪。”
同“锦囊佳句”。清蒲松龄《重阳王次公从高少宰唐太史游北山归夜中见访得读两先生佳制》诗之一:“未分胜友名山座,犹得奚囊妙句看。”
同“玉楼受召”。元钟嗣成《凌波仙.吊周仲彬》曲:“丹墀未知玉楼宣,黄土应埋白骨冤。”
同“解语花”。宋辛弃疾《杏花天.嘲牡丹》词:“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词语解语】 汉语大词典:解语
又作“品竹调弦”。吹弹乐器。明代丹丘生(朱权)《荆钗记》:“欢宴乐人,只应品竹弹丝敲象板。”《水浒传》第六十九回:“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并列 竹,指管乐器。丝,指弦
狐丘丈人告诫孙叔敖的故事。《列子.说符》:“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源见“山阳笛”。谓怀念故友。宋苏轼《浣溪沙》词:“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
《东观汉记》卷十八《郑均》:“郑均字仲虞,任城人也。……淡泊无欲,清静自守,不慕游宦。……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宗(汉章帝刘炟dā)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均遣子英奉章诣阙。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