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牛鼎烹鸡

牛鼎烹鸡

吕氏春秋.应言》:“白圭谓魏王曰:‘市丘(市丘,一说为魏邑;一说即沛邱,齐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唐司马贞《索隐》引《吕氏春秋》作“函牛之鼎”,较可取)之鼎以烹鸡,多洎(添汁)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

“牛鼎烹鸡”原指是方法不妥,工具不当,多添水则淡,少添水则焦,烹鸡要好,难于控制。后用“牛鼎烹鸡”意义有所转变,一般多比喻大材小用。

后汉书.边让传》蔡邕荐让“表”:“传曰: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小用,固有所不宜也。”这是直接引述典故原义的例子,至如使用之例,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这是以“牛鼎”比喻驺衍之术,若用其迂大于小处,则有“牛鼎烹鸡”之嫌。


主谓 牛鼎,盛牛之鼎,古代能煮全牛的食器。用可煮整头牛的大鼎来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贬义。形容有才识的人未得重用的用语。→牛刀割鸡


【词语牛鼎烹鸡】  成语:牛鼎烹鸡汉语词典:牛鼎烹鸡

猜你喜欢

  • 来暮

    《后汉书.廉范传》:“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

  • 熟能生巧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

  • 一面之交

    相逢一面,交情很浅。《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李善注:“崔寔《本论》曰:‘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公瑾:周瑜的字。偏正 交往不深

  • 晋君听琴

    《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未终曲,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平公问其所以,“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

  • 长杨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常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长杨,秦、汉时的宫名,是长安附近供皇帝游猎的地方。后用为咏皇帝畋猎的地方。唐.司马扎《猎客》诗:“君王

  • 来者不拒

    对于有求而来的人概不拒绝。语出《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阳公有博厚恢弘之德,能并容善伪,来者不拒。”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引蓝鹿

  • 截镫留鞭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截镫留鞭”:“姚元崇(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六录引《开元天宝遗事》作“姚崇”。按:姚崇字元之,唐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后、睿宗、玄宗朝宰相)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阖境民

  • 斗霹雳

    《北齐书.薛孤延传》:“高祖(高欢)尝阅马于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前有浮图一所,高祖令延视之。延乃驰马按矟(shuò,同槊,矛类的兵器)直前,未至三十步,雷火烧面。延唱杀,绕浮图走,火遂灭。延还,

  •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即:接近。虞:虞官,古代掌管山泽的官。 意谓狩猎时迫近了鹿,如果没有熟悉地形的虞官帮助,那只是空入山林。 比喻作事条件不具备,不可能取得成绩。语出《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抱朴子.诘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参见: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见“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老舍《小坡的生日·上学》:“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的神气。”【词语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成语: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