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猎卜非熊

猎卜非熊

指周西伯打猎前占卜,得卜辞说:将猎获的不是熊,而是辅佐建立霸王国家大业之贤才。后以此典比喻隐居的贤人得到任用;也形容寻求辅佐的人才。周西伯,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他是商末周族领袖。周西伯准备去打猎,先占卜一卦,卦辞说:“将要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熊,得到的是辅佐建立霸王国家大业之贤才。”周西伯去打猎,果然在渭水(今陕西中部)北边遇到太公,大为高兴。此典又作“发梦渭滨”、“载非熊”、“得熊罴”、“非熊”、“非罴”、“渭川熊”、“猎渭”、“梦非熊”、“非熊兆”、“熊梦”。

【出典】:

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1477、1478页:“西伯将出猎,卜(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征兆来预测吉凶)之,曰‘所获非龙非影(chī痴,同“螭”,古代传说像龙动物),非虎非罴(pí皮,兽名,俗称“人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山南面或水北面叫阳),与语大说(yuè阅,通“悦”)。”

【例句】: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上封第二表》:“非所以发梦渭滨,储精河上。” 唐·李白《大猎赋》:“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 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 宋·张元干《李丞相生朝》:“梦求终作楫,猎卜果非熊。”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当日周天子梦非熊,今日主人公请卧龙。” 明·刘基《太公钓渭图》:“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清·丘逢甲《次韵仙官诗》:“万岁鳌翻饥可钓,五更熊梦老犹飞。”


【典源】《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 (干) 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 (chi),非虎非罴; 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 (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宋书·符瑞志》:“ (文王) 将畋 (tian),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谿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今译】 吕尚很穷困,又年老,想借渔钓来求见周西伯 (即文王)。西伯准备去打猎,先行占卜,得卜辞说: 将大有收获,但所获得的既不是龙,也不是熊、虎一类; 获得的是称王的辅佐之才。西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南遇见吕尚,与他谈话,非常钦佩,说:“我的先祖曾说过,要有圣人来周,周从此兴旺发达。就是指的您吧,我先祖盼望您很久了。”因此将吕尚称为“太公望”,请他乘车一同归来,拜为老师。参见〖太公屠钓〗。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居的贤人得到任用; 也形容寻求辅佐的人才。

【典形】 得熊罴、发梦渭滨、非罴、非熊、非熊兆、猎卜非熊、猎渭、梦非熊、梦熊、渭川熊、熊梦、载非熊、熊罴吕望、猎非罴、钓渭非熊、非熊老子、非熊入梦、非熊罴、非熊梦、非熊运、裂兆非熊。

【示例】

〔得熊罴〕 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发梦渭滨〕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上封第二表》:“非所以发梦渭滨,储精河上。”

〔非罴〕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非熊〕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非熊兆〕 明·刘基《太公钓渭图》:“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猎卜非熊〕 宋·张元干《李丞相生朝》:“梦求终作楫,猎卜果非熊。”

〔猎渭〕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

〔梦非熊〕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当日周天子梦非熊,今日主人公请卧龙。”

〔渭川熊〕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熊梦〕 清·丘逢甲 《次韵仙官诗》:“万岁鳌翻饥可钓,五更熊梦老犹飞。”

〔载非熊〕 唐·李白《大猎赋》:“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


猜你喜欢

  • 别无长物

    亦作“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贫而又俭朴。王恭,字孝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后兄,官至兖、青二州刺史,孝武帝时,以兴兵讨伐权臣司马道子兵败被杀。王恭少时有美誉,清操过人

  • 秦青

    源见“响遏行云”。秦青,战国时秦国的歌唱家。后亦用以称美善歌者。宋冯取洽《沁园春.赠锦江歌者何琮》词:“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明汪廷讷《广陵月》二出:“循腔自可成绝唱,千载秦青远

  • 风玉

    唐.杜牧《斫竹》诗:“霜根渐随斧,风玉自敲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载:唐代岐王府中竹林内悬挂许多玉片,夜间风来,玉片丁冬相撞,号为占风铎(音duó),又名风玉。竹虽重,但仍可作风玉敲秋

  • 不患贫而患不安

    见〔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凡百君子

    凡:所有的。百:众多。 犹言诸位先生。 这是先秦以来的习惯用语。语出《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左传.成公九年》引《诗》:“凡百君子,莫不代匮。”杜预注:“逸诗。”汉.崔瑗《张

  • 林下

    源见“林下风气”。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童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童氏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词语林下】   汉语大词典:林下

  • 学士焚鱼

    《佩文韵府》卷七下“不负吾”下引《类聚》:“南北朝张褒(《中文大辞典》“不负吾”下作“襄”),梁天监(天监,梁武帝年号)中不供学士职,御史欲弹劾,褒曰:‘碧山不负吾。’乃焚章(章,是官吏所佩带的用银做

  • 毛遂

    源见“毛遂自荐”。借指自荐。《聊斋志异.念秧》:“王始惊曰:‘今被念秧者骗矣,焉有宦室名士,而毛遂于圉仆者。’”

  • 毕卓缚瓮边

    源见“瓮间吏部”。指酒醉不醒。元马致远《清江引.野兴》曲之四:“天之美禄谁不喜,偏则说刘伶醉。毕卓缚瓮边,李白沉江底。”

  • 嚼字咬文

    见“咬文嚼字”。清·张南庄《何典·序》:“讵能~,又何须之乎者也。”【词语嚼字咬文】  成语:嚼字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