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玉笋班

玉笋班

笋,竹类的嫩茎和芽。比喻才士众多,如笋并立。出自唐李宗闵事迹。李宗闵(?-847年),字损之,唐宗室,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进士,后历任华州参军事、洛阳尉、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驾部郎中等职。穆宗在位期间,又曾两次为中书舍人。宝历初(825年)进位兵部侍郎。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为宰相,大和九年(835年)以朋党之故被贬为潮州司户,后又曾任杭州刺史、太子宾客、湖州刺史等。会昌中,因与刘稹(zhěn枕)交通,出为封州刺史,再贬郴(chēn琛)州司马,后死于贬所。史载,他在中书舍人任上典贡举时,所取多当时知名之士,如唐冲、薛庠、袁都等,世谓之“玉笋”。

【出典】:

新唐书》卷174《李宗闵传》5235页:“俄复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庠、袁都等,世谓之‘玉笋’。”

【例句】:

宋·王禹偁(chēng称)《赠礼部宋员外阁老诗》:“锦窠官重真殊拜,玉笋班清君一身。” 宋·张元干《奉送晁伯南归金溪》:“文元勋业金瓯字,昭德风流玉笋班。”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 明·汤显祖《紫钗记》:“送你上朝班玉笋有精神,做得个画凌云第一人。”


【典源】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李相国武都公知贡举,门生多清秀俊茂,唐冲、薛庠、袁都辈,时谓之玉笋。”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末朝士中有人物者,时号‘玉笋班’。”《新唐书·李宗闵传》亦载。

【今译】唐代李宗闵曾主持贡举考试事,所选取的门生都是当时知名之士,人称为“玉笋”,当时朝士中人物超群的,称为“玉笋班”。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朝官中人才俊异的人。

【典形】 朝班玉笋、玉班、玉笋班、玉笋朝班、玉笋班行。

【示例】

〔朝班玉笋〕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送你上朝班玉笋有精神,做得个画凌云第一人。”

〔玉班〕 明·汤显祖《紫钗记》:“玉班丞相府,花事洛阳春。”

〔玉笋班〕 宋·张元干《奉送晁伯南归金溪》:“文元勋业金瓯字,昭德风流玉笋班。”

〔玉笋朝班〕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


【词语玉笋班】   汉语词典:玉笋班

猜你喜欢

  • 万斯箱

    《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梁。农夫之庆。”《诗经.小雅.甫田》小序说是“刺幽王”、“君子伤今而思古”之作。实际是咏丰收的歌谣。上面所引为第四章之四句。万斯箱,指粮食丰收了需

  • 万家襦袴

    源见“歌五袴”。指众民歌颂惠政。宋无名氏《满江红.寿吴守》词:“春色三分,才过一,韶华方好。庆初度,万家襦袴,满城欢笑。”

  • 梅妆点额

    同“梅花点额”。宋 刘应雄《木兰花慢.元夕君侯邀赋》词:“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 燔燎

    祭天。天高难达,故燔柴以祭,使烟上通于天。《周礼.春官.大宗伯.禋祀》郑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燔( ㄈㄢˊ fán 凡):通“焚”。【词语燔燎】   汉语大词典:燔燎

  • 山妻劝老莱

    源见“莱妻”。指贤德明智之妻劝夫归隐。清 丘逢甲《再叠秋怀诗前韵》之七:“文章刊落身将隐,不待山妻劝老莱。”

  • 歌钟食鼎

    源见“钟鸣鼎食”。指富贵豪华的生活。宋葛长庚《水调歌头》词:“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何处有车旌?”

  • 全躯保妻子之臣

    古代指那些贪生怕死,保全自己和家室的臣子。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仆诚私心痛之。”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向使辞宠让荣,陈力就列,雷同众辈,

  • 蒲姿衰

    同“蒲柳姿”。清孙枝蔚《送王子倾归新城》诗:“倘念蒲姿衰,幸无鱼书吝。”

  • 谈天口

    源见“邹衍谈天”。指能言善辩的口齿。宋苏轼《洞庭春色》诗:“须君滟海杯,浇我谈天口。”明王问《驻云飞.吊古》曲:“地割鸿沟,千古英雄项与刘。说士谈天口,战士屠龙手。”

  • 东门忧不入

    同“东门之达”。唐顾况《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诗:“东门忧不入,西河遇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