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瓦釜雷鸣

瓦釜雷鸣

文选.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李周瀚注:“瓦釜,喻庸下之人;雷鸣者,惊众也。”后因以“瓦釜雷鸣”形容小人骄横得意。郭沫若《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亦用于谦指自己的作品。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诗:“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主谓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瓦釜,陶制的炊具,如沙锅。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比喻庸才居于高位。语出《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郭沫若《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则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黄钟毁弃的世界。”△贬义。多用于描写庸愚之人身居高位。→小人得志 ↔黄钟毁弃。也作“雷鸣瓦釜”、“瓦缶雷鸣”、“瓦釜之鸣”。


【典源】《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今译】 屈原在《卜居》中感叹: 人世混浊不清,黑白难分,蝉翼称为重,千钧却称为轻; 宏亮的黄钟遭到毁弃,瓦罐却肆然高鸣; 奸人飞扬跋扈,贤士埋没无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贤士遭轻贱排斥,小人骄横得意; 也用以谦指自己的作品等。

【典形】 黄钟毁弃、雷鸣瓦釜、瓦釜金镛、瓦釜雷鸣、瓦釜鸣、瓦釜鸣雷、瓦釜参宫商。

【示例】

〔黄钟毁弃〕 清·田同之《与畹叔编修论诗》:“黄钟毁弃瓦缶重,长夜漫漫竟如梦。”

〔雷鸣瓦釜〕 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瓦釜金镛〕 清·黄鷟来《送张孝永回开封》之六:“江山风月常无主,瓦釜金镛一任看。”

〔瓦釜雷鸣〕 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瓦釜鸣〕 清·黄景仁《和容甫》之二:“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


【词语瓦釜雷鸣】  成语:瓦釜雷鸣汉语词典:瓦釜雷鸣

猜你喜欢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拿取。 表示为人要廉正。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张志明《说“钓”》(《长江日报》1992年1月5日)

  • 陈巷

    同“陈家巷”。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郄堂流桂影,陈巷集车音。”【词语陈巷】   汉语大词典:陈巷

  • 鱼吹细浪

    源见“瓠巴鼓瑟”。形容乐声美妙动听。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 悬石程书

    同“衡石量书”。清钱谦益《饷言上》之二:“夫乱世之君,各贤其贤,虽有真贤而不能用也。是故悬石程书,损撤膳服,忧劳日昃,而天下滋乱。”述宾,悬,称。石,百二十斤。秦始皇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多程。即每日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一人把关,一万人也攻不开。后因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为形容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的典故。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五章:“三家店在门头沟附近,离

  • 坐拥书

    同“坐拥百城”。清赵执信《酬王阮亭先生见寄》诗:“不为耽闲寂,终朝坐拥书。”

  • 迷朱碧

    源见“看朱成碧”。比喻不分是非。宋魏了翁《满江红.次韵黄叙州》词:“嗟世眼,迷朱碧,矜气势,才呼吸。”【词语迷朱碧】   汉语大词典:迷朱碧

  •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关:指函谷关。 旧指函谷关以西,民风尚武,多出将帅;函谷关以东,民风尚文,多出宰相。语出《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一作〔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晋

  • 邯郸炊黍

    同“邯郸梦”。元许有壬《贺新郎.次吕叔泰南城怀古》词:“为问人间繁华梦,几度邯郸炊黍?”

  • 冬箑夏裘

    比喻不合时宜、不切实用的行为。南朝宋鲍照《园葵赋》: “彼圆行而方止,固得之于天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淮南子·精神训》: “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已,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