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贤贤易色”,意思是敬爱贤者轻于女色。后因用为咏修养德行之典。《汉书.李寻传》:“圣人承天,贤贤易色,取法于此。”
亦作“云谲波诡”。云气水波相互变化。以后转为文章起伏变化,巧妙无极的意思。汉代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挢首以高视兮,目冥洵而亡见。”摧嗺:叹词,嗟也。摧,通“嗤”。挢首:举起
源见“张仪舌”。谓施展才干。唐李群玉《献王中丞》诗:“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
源见“管宁榻”。形容心意恬静、甘于淡泊的生活。亦形容勤学不辍。清归庄《赠徐昭法》诗:“鬻尽良田三斗酒,坐穿木榻五车书。”【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 管宁“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未尝箕股,其榻上
源见“乘鸾”。结成美满的姻缘。清舒位《古意四首寄海珊》之一:“何处然犀求玉镜,又看骑凤奏琼箫。”
輶( ㄧㄡˊ yóu ):轻。鲜( ㄒㄧㄢˇ xiǎn ):少。克:能。 德行轻如毛发,很少有人能举起它。 意谓德行的积累是从极轻微的事情上做起,但人们常忽视而不为。语出《诗.大雅.烝民》:“
源见“阳侯”。指水灾。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逾三月,而建宁遭阳侯之变,巨室所藏尽荡为鱼鳖矣。”偏正 阳侯,古代传说中波涛之神。指水灾。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逾三月,而建宁遭~,臣室所
同“齿马之嫌”。明 沈榜《宛署杂记.志遗八》:“上干宫禁,则有齿马之惧,吾不敢记也。”【词语齿马之惧】 汉语大词典:齿马之惧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
目能清楚地观察他物,却不能看见自己。比喻人无自知之明。《韩非子.观行》:“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词语目短于自见】 成语:目短于自见汉语大词典:目短于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