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疾雷破柱

疾雷破柱

源见“未惊雷破柱”。形容雷声的迅急猛烈。宋刘筠《即目》诗:“疾雷徒破柱,幽草不迎凉。”


【典源】《世说新语·雅量》:“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注引《语林》 曰:“ (夏侯) 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太平御览》卷十三引晋·曹嘉之《晋纪》曰:“诸葛诞以气迈称。常倚柱读书,霹雳震其柱,诞自若。”

【今译】 魏晋时夏侯玄 (字太初) 曾倚柱作书,时逢暴雨,霹雳击中其柱,衣服都被烧焦,而夏侯玄神色自若,依旧书写。又诸葛诞亦有类似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胆量过人,处变不惊; 也用以形容雷电。

【典形】 疾雷破柱、雷破柱、破柱、庭柱裂、倚柱惊雷、震楹书。

【示例】

〔疾雷破柱〕 宋·刘筠《即目》:“疾雷徒破柱,幽草不迎凉。”

〔雷破柱〕 唐·李商隐《异俗》:“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破柱〕 宋·黄庭坚《谢公择舅分赐茶》之二:“乞与降魔大圆镜,真成破柱作惊雷。”

〔庭柱裂〕 清·黄遵宪《纪事》:“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

〔倚柱惊雷〕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

〔震楹书〕 隋·辛德源《霹雳引》:“碎枕神无绕,震楹书自若。”


猜你喜欢

  • 师也过,商也不及

    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二人皆孔子弟子。 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赶不上。 表示二者都有缺陷。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元.陶宗仪《

  • 接舆

    源见“接舆歌凤”。借指隐士。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下:“〔陆羽〕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之‘

  • 掌中珠

    《乐府诗集》卷三十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古代诗歌中常以掌上明珠比喻极为珍爱之物。后遂用以喻指最亲爱的人。唐.杜甫《戏作

  • 龙尾

    源见“三人一龙”。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名者。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词语龙尾】   汉语大词典:龙尾

  • 怀袖三年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十七:“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古诗十九首》第十七首,写思妇得到丈夫捎来之信,怀藏在袖中三年

  • 大匠运斤

    源见“郢匠挥斤”。称人技艺精湛或作品文笔高妙。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主谓 比喻人施展各种技艺娴熟精湛。语本《庄子·徐无鬼》

  • 全归

    源见“全受全归”。谓保身而得善名以终。唐元结《夏侯岳州表》:“公既寿而贵,保家全归。”【词语全归】   汉语大词典:全归

  • 拥彗

    同“拥篲”。彗,同“篲”。《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词语拥彗】   汉语大词典:拥彗

  • 畸人

    《庄子.大宗师》:“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因以“畸人”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宋陆游《幽

  • 不吃人间烟火食

    见“不吃烟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