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首同归

白首同归

晋书.潘岳传》:“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西晋时潘岳和石崇被诬谄处刑,在刑场上潘对石说:“这回我俩是白首同所归了。后以喻友谊坚贞,至白首而不渝的典故。

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偏正 ①友谊深厚,到老不变。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②年岁皆老而同时死亡。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日,是我青山独往时。”△描写友谊之语。


【典源】《世说新语·仇隟(xi)》:“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晋书·潘岳传》亦载,略同,前有“初,芘为珢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

【今译】 晋代孙秀曾向石崇索要美女绿珠,因遭拒绝而怀恨在心,潘岳 (字安仁) 少时屡次鞭打孙秀,孙秀亦耿耿于怀。后孙秀任中书令,权倾一时,潘岳不免提心吊胆,问孙秀:“你还记得我们过去的事吗?”孙秀回答:“记在心中,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于是潘岳知他必将报复。果然淮南王发难失败后,孙秀即以叛党罪名收捕了石崇、欧阳坚石,同一天潘岳也被捕。由于石崇先被押赴刑场,不知潘岳亦罹祸,当潘岳到后,石崇问道:“安仁,你怎么也落到如此地步?”潘岳说:“这可说是‘白首同所归’啊!”从前,潘岳赠石崇诗,诗中有“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句子,不幸这成了今日结局的谶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同时而死。

【典形】 白首同归、不待白首、同石友。

【示例】

〔白首同归〕 宋·黄庭坚《陪谢师厚游百花洲》之八:“九原尚友心,白首要同归。”

〔不待白首〕 宋·陈与义《邓州西轩书事》之六:“杨刘相倾建中乱,不待白首今同归。”

〔同石友〕 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三:“并命何当同石友,呼囚谁与报章妻。”


【词语白首同归】  成语:白首同归汉语词典:白首同归

猜你喜欢

  • 鹑悬

    源见“子夏衣”。形容衣服破烂。宋范成大《自冬至春道中多雨》诗:“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词语鹑悬】   汉语大词典:鹑悬

  • 指天日

    同“指白日”。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 易水歌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将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离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 管城子

    唐韩愈《毛颖传》称:秦始皇时,蒙恬在中山打猎,围毛氏之族,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将他们捆缚起来后,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封于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颖与绛人陈玄、弘

  • 倚盖

    《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高诱注:“倾,高也。”后因以“倚盖”比喻天的形状。《晋书.天文志上》:“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

  • 五月飞霜

    同“六月飞霜”。唐李白《古风》之三七:“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词语五月飞霜】  成语:五月飞霜汉语大词典:五月飞霜

  • 伤鸟闻弦

    同“伤禽畏弦”。宋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诗:“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 东门牛

    源见“宁戚饭牛”。写才士落魄。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诗:“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 侯芭酒

    源见“载酒问奇字”。指入学敬师的礼物。周达《呈陈拾遗先生》诗:“官闲客载侯芭酒,诗好奴安颖士贫。”

  • 经传拱汉皇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河上)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公曰:‘道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