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首同归

白首同归

晋书.潘岳传》:“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西晋时潘岳和石崇被诬谄处刑,在刑场上潘对石说:“这回我俩是白首同所归了。后以喻友谊坚贞,至白首而不渝的典故。

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偏正 ①友谊深厚,到老不变。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②年岁皆老而同时死亡。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日,是我青山独往时。”△描写友谊之语。


【典源】《世说新语·仇隟(xi)》:“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晋书·潘岳传》亦载,略同,前有“初,芘为珢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

【今译】 晋代孙秀曾向石崇索要美女绿珠,因遭拒绝而怀恨在心,潘岳 (字安仁) 少时屡次鞭打孙秀,孙秀亦耿耿于怀。后孙秀任中书令,权倾一时,潘岳不免提心吊胆,问孙秀:“你还记得我们过去的事吗?”孙秀回答:“记在心中,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于是潘岳知他必将报复。果然淮南王发难失败后,孙秀即以叛党罪名收捕了石崇、欧阳坚石,同一天潘岳也被捕。由于石崇先被押赴刑场,不知潘岳亦罹祸,当潘岳到后,石崇问道:“安仁,你怎么也落到如此地步?”潘岳说:“这可说是‘白首同所归’啊!”从前,潘岳赠石崇诗,诗中有“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句子,不幸这成了今日结局的谶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同时而死。

【典形】 白首同归、不待白首、同石友。

【示例】

〔白首同归〕 宋·黄庭坚《陪谢师厚游百花洲》之八:“九原尚友心,白首要同归。”

〔不待白首〕 宋·陈与义《邓州西轩书事》之六:“杨刘相倾建中乱,不待白首今同归。”

〔同石友〕 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三:“并命何当同石友,呼囚谁与报章妻。”


【词语白首同归】  成语:白首同归汉语词典:白首同归

猜你喜欢

  • 禽填海

    同“精卫填海”。唐杜甫《寄岳州贾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诗:“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严复《哭林晚翠》诗:“每欲禽填海,深怜虱处裈。”

  • 贾笔

    《汉书.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谊数上疏陈政事……。”西汉贾谊文才出众,所遗文集,均为后人所称誉。后遂用为佳作之典。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诗:“贾笔论孤愤

  • 张凭植棹

    同“张孝廉船”。唐温庭筠《上宰相书》:“某闻仁祖乘流,先知彦伯;张凭植棹,正值刘惔。”

  • 楚狂歌凤

    源见“接舆歌凤”。指隐者对热心用世者的警告。叶玉森《水调歌头》词:“不觉楚狂歌凤,苦向痴人说梦,泉滴响泠泠。”【词语楚狂歌凤】   汉语大词典:楚狂歌凤

  •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辜:罪。失:失职。经:成规。 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可不杀而犯不按成法办案的错误。 表示决狱量刑,应非常慎重,宁失之宽,不失之严。语出《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宋

  • 奋发踔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后以“奋发踔厉”谓奋发有为,意气昂扬。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二:“既无始皇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

  • 分竹

    同“分虎竹”。南朝 宋颜延之《家传铭》:“建节中平,分竹黄初。”唐无可《送李使君赴琼州兼五州招讨使》诗:“分竹雄兼使,南方到海行。”【词语分竹】   汉语大词典:分竹

  • 秦姬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成仙飞升的秦弄玉。明唐寅《观鳌山》诗:“顾身已自登缑岭,何必秦姬奏洞箫?”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表示学贵师承。语出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宋濂《赠会稽韩伯时序》:“余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以传经为尚。”清.秦瀛《小岘山人文集.

  • 居心不净

    参见:滓秽太清见“居心不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词语居心不净】  成语:居心不净汉语大词典:居心不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