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操守坚贞,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明李贽《史纲评要.唐中宗皇帝纪》:“如狄公者,真所谓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儿女英雄传》二五回:“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光景。”


其他 磷,薄。涅,染黑。怎么磨也磨不薄,怎么染也染不黑。比喻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因不良环境或外力的影响而变质的。语出《论语·阳货》:“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儿女英雄传》25回:“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的光景。”△褒义。多用于比喻人的品格方面。→出污泥而不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作“磨不磷,涅不缁”、“磨而不磷”。


最硬之物不会磨薄,最白之物不会被染黑,这种情况便称为“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比喻君子不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言行。

“磷”,在此读去声,义为 “薄”。 《集韵》: “又,良忍切,音吝。薄石也。”引申有 “薄”义。

“涅”,染黑。《论语·阳货》: “不曰白乎? 涅而不缁。”何晏集解: “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

“缁”,黑色。

此语见于 《论语·阳货》。

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佛肸 ( bì xī) ,有次召见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 “从前我听您说过: ‘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以中牟据点叛乱,您却想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 “是的,我曾讲过这样的话。但是,我不也曾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 ( 磨而不磷) ? 不也曾说过最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 ( 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我难道是个苦葫芦么? 怎能只吊着而不给人吃呢?

匏瓜在古代有苦、甘两种,味苦的不能吃。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一语,后世便用以比喻君子的品质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的。


【词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成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汉语词典: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猜你喜欢

  • 漆身哑

    源见“漆身吞炭”。戏称砚。宋谢翱《文房四友叹》诗:“平生国士立桥下,誓死守此漆身哑。”

  • 神女霜飞

    同“青女司霜”。唐吴融《红树》诗:“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

  • 南宅楼桑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

  • 刑天争神

    《山海经.海外西经》(卷三):“奇肱之国在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传说刑天与天帝

  • 盛彦感螬

    《晋书.孝友传.盛彦传》:“盛彦字翁子,广陵人也。……母王氏因疾失明,彦每言及,未尝不流涕。於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疾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母食以为美

  • 骑龙

    同“龙驭上宾”。清李调元《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词语骑龙】   汉语大词典:骑龙

  • 无丁字

    源见“目不识丁”。谓不识一个字。亦用为谦辞。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诗之三:“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词语无丁字】   汉语大词典:无丁字

  • 狗屎

    《新五代史.孙晟传》:“(晟)与冯延巳并为昪相,晟轻延巳为人,常曰:‘金椀玉盃而盛狗矢可乎?’”五代十国南唐时,孙晟和冯延巳都为李昪的宰相,孙晟鄙视冯延巳,常说:“金椀玉盃而盛狗矢可乎?”意即指冯延巳

  • 长平事

    源见“长平之祸”。指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事。唐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诗:“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 长安路远

    同“长安远”。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词:“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