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思覃意,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王粲字仲宣,为汉末建安七子之一,他博学多才,著有诗、赋、论、议六十余篇,
同“绨袍惠”。清查慎行《敝裘》诗之一:“布褐不妨为替代,绨袍何取受哀怜?”柳亚子《自题辽东夜猎图》诗:“题诗却念旧王孙,绨袍怜我交情负。”
《荀子.大略》:“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晚也。”门人告诉曾子洎渍之鱼容易变质,吃了有害于身体。曾子泣涕伤怀,深愧知之已晚。后
同“离黍之悲”。明郑若庸《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清高其倬《碧云寺》诗:“殷墟歌离黍,鉴之者有周。”【词语离黍】 汉语大词典:离黍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岂礼也哉?……”子贡对吴国太宰伯嚭说:“周太伯穿朝服、戴朝帽实现周礼,仲雍继承太伯作君主,他剪断头发、又在身上刺花纹,赤裸着身体作
同“蜀帝魂”。明张煌言《三月十九有感甲申之变三首》之三:“魂招蜀望花同碧,泪染姚华竹尽斑。”
同“黄石略”。明袁宏道《相逢行》:“壁上荣启图,手里黄石编。”【词语黄石编】 汉语大词典:黄石编
汉刘向《列仙传.园客》:“园客者,济阴人也,姿貌好而性良,邑人多以女妻之,客终不取。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食其实。一旦有五色蛾止于香树末,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有好女夜至,自称客妻,道蚕
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本是比喻诗中所谓空灵的意境。明代谢榛《诗家直说》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后亦用以比喻虚幻之事。见“水月镜花”。《说岳全传》61回:“阿弥陀佛,为
《淮南子.缪称训》:“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东汉.高诱注:“尊,酒器也。”“一人来得其心,百人来亦得其心。”《淮南子》说,圣人之道是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