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祁寒溽暑

祁寒溽暑

祁:大。溽(rù入):湿气熏蒸。冬季大寒,夏季湿热。比喻艰苦的生活。亦作“祁寒暑雨”。出自五代郭崇韬之言。郭崇韬(?-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原为李克修的帐下亲仗,后为后唐庄宗的谋臣。为人机警有才干,并能及时向唐庄宗奏明时务利害,以帮助他巩固统治。同光三年(925年)夏,洛阳天气极热,唐庄宗常择高楼避暑,后在宦官的怂恿下拟新修一楼,但又担心郭崇韬有所谏止,便对郭说:“今年太热。我从前在河上,五、六月时与贼对峙,所住的地方又低又湿,穿着铠甲与敌人战斗,但从来没有觉得热。现在居住在宽阔高大的宫殿中却无法忍受,不知是为什么?”郭崇韬回答道:“当年是因为敌人尚未平定,陛下一心只顾战争,当然顾不上什么祁寒溽暑了。现在中原马上就要太平,陛下心中无忧,所以即使是在百尺高台、宽广大殿中,也总觉得热。希望陛下常常回忆一下当年创业之艰难,这样就不会觉得暑热无法忍耐了。”

【出典】:

旧五代史》卷57《唐书三十三·郭崇韬传》767页:“崇韬奏:‘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祁寒溽暑,不介圣怀。今寇既平,中原无事,纵耳目之玩,不忧战阵,虽层台百尺,广殿九筵(yán延),未能忘热于今日也。愿陛下思艰难创业之际,则今曰之暑,坐变清凉。’”

【例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陆昆传》:“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蔀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


并列 冬季严寒,夏季湿热。比喻生活艰苦。《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不介圣怀。”△多用于表示艰苦的生活方面。也作“祁寒暑雨”。


【词语祁寒溽暑】  成语:祁寒溽暑汉语词典:祁寒溽暑

猜你喜欢

  • 傅粉施朱

    在脸上涂***搽胭脂:指修饰打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

  • 张绪当年

    源见“张绪风流”。称颂人风神脱俗,仪态不凡。唐郑谷《寄左省韦起居序》诗:“风神何蕴藉,张绪正当年。”

  • 人琴俱绝

    同“人琴俱亡”。明徐渭《魏文靖公厄贮以梓匣辄赋》之二:“醉取枯桐操苌楚,人琴俱绝霎须臾。”

  • 断肠何满子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张祜集载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密侍左右。上目之曰:‘我当不讳,尔何为哉?’才人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复曰:‘妾尝艺歌,颇歌一曲。’上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

  • 书同文,车同轨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书同文,指文字体势相同;车同轨,指车轨宽度一样。后以“书同文,车同轨”形容天下统一。晋干宝《晋纪总论》:“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

  •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荫恶木枝

    《文选》卷二八晋陆机《猛虎行》唐.李善注引《尸子》:“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又注引江邃《文释》转引《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

  • 抹月披风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诗之五:“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披风。”(《分类东坡诗》十八)用风月当菜肴,是文人表示家贫无以待客的戏言。细切叫抹,薄切叫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有“薄批明月,细抹清风

  • 散萤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五月壬午,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隋炀帝生活奢靡腐败,屡有荒唐之举,大业十二年夏五月,在东都洛阳景华宫时,向民间征集萤火虫数斛。夜间出

  •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贾平凹《腊月 ·正月》:“枣核女人则站在门口的凳子上,~,唯恐混乱之中有人行窃偷盗。”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奇形异状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霞光辉映着朵朵的云片,辉映着终南山还没有消雪的奇形怪状的巅峰。”并列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