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秉文攀人

秉文攀人

指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赵秉文(1159-1232年),金磁州滏(fǔ府)阳(今河北磁县)人,字周臣,金世宗大定年间进士。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赵秉文应召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给朝廷上书论述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完颜守贞可被提拔重用。金章宗召见并询问赵秉文,赵说的与上书中的论述出入很大,于是章宗就责成知大兴府事内族(róng容)等审讯赵秉文。赵秉文开始不肯说,盘问他的奴仆,一一说出了与赵秉文有交往的人。于是赵秉文交待说:“起初想上书时,曾与翰林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尚书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下交谈商议过。”王庭筠等皆因此入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有关官员认为赵秉文上书言词狂妄,依法当究,但金章宗不想以言论将人治罪,特将赵秉文免罪。因古时有个朱云由于弹劾皇帝老师而被判以死罪。当御史前去拖其就法时,他死死攀住殿前栏杆反抗,将殿槛也给拉断了。皇帝怒消,收回成命。所以人们将朱云和赵秉文连在一起,编了歌谣说:“古时有个朱云,今天有个秉文。朱云攀断殿槛,秉文攀连友人。”士大夫无不因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而耻笑他。

【出典】:

金史》卷110《赵秉文传》2426页:“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真可大用。章宗召问,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等鞫(jū居,审讯)之。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历数交游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议。’庭筠等皆下狱,决罚有差。有司论秉文上书狂妄,法当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当时为之语曰:‘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莫不耻之。”


猜你喜欢

  • 寒毡

    《新唐书.郑虔传》:“〔郑虔〕在官贫约甚,淡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因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数载困寒毡,遭遇明扬简微贱。”亦指清苦

  • 啸咏

    啸歌吟咏,是处于和平环境中优游自乐的情景。《晋书.阮孚传》:“琅琊王裒为车骑将军……以孚为长史。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孚答曰:‘……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

  • 曝麦读

    《后汉书.高凤传》:“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

  • 坐无车公

    车公:指车胤。比喻宴会上缺少佳宾。车胤(事迹见前“囊萤照读”条)深得桓温赏识,辟为从事,引为主簿,不久又迁别驾,征西长史,于是显名于朝中。当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因而名声更噪,车胤又特

  • 黄雀投环

    同“黄雀报”。明唐顺之《雁训》:“盖昔者玄鸟集戟,黄雀投环,游龟象纽,坠鹊化印,斯瑞眇乎琐哉!”

  • 仙桂

    源见“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功名。唐杜荀鹤《经贾岛墓》诗:“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词语仙桂】   汉语大词典:仙桂

  • 中山

    同“中山酒”。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唐骆宾王《咏云酒》:“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同“中山狼”。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不思报再造之洪恩,转欲

  • 曲肱

    源见“蔬水曲肱”。表示清贫闲适的生活。晋陶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宋梅尧臣《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诗:“露蝉不饱腹,志士甘曲肱。”【词语曲肱】   汉语大词典:曲肱

  • 民有袴襦

    源见“歌五袴”。谓百姓生活富裕。宋陆游《初夏闲居》诗之八:“民有袴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康。”

  • 白虎议

    《后汉书.章帝纪》:“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倏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