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官
①借指野史小说的作者。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 “或托亲府或稗官,或述前圣或后觉。”②借指野史、笔记。宋韩淲《涧泉日纪》上: “今秘阁之书,下至稗官小说,无所不有。”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稗官: 小官。古人认为记述轶闻琐事、风俗民情的小说、笔记源出于稗官。
【词语稗官】 汉语词典:稗官
①借指野史小说的作者。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 “或托亲府或稗官,或述前圣或后觉。”②借指野史、笔记。宋韩淲《涧泉日纪》上: “今秘阁之书,下至稗官小说,无所不有。”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稗官: 小官。古人认为记述轶闻琐事、风俗民情的小说、笔记源出于稗官。
魏.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此诗为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出征高干时所作,诗歌描述了太行山的雄伟以及战争中的艰辛,士兵的苦难和自己的悲壮情怀
源见“黄齑三百瓮”。指过着清贫的生活。宋陆游《老学庵北窗杂书》:“直须消破黄齑尽,始是浮生结局时。”
源见“孟嘉落帽”。形容登高游宴的洒脱不羁。宋陈造《九日登楼》诗:“帽委西风判一醉,故人应未笑华颠。”
源见“扼臂啮指”。指母子心相感应。清黄宗羲《明儒学案.总宪曹贞予先生于汴》:“嗟乎!母啮子痛,世未必皆其人也。”
同“涸辙之鲋”。元曹文晦《水车歌》:“苏枯幸活庄子鲋,腾空如化琴高鲤。”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通往天河的船。宋曾巩《酬王徽之汴中见赠》诗:“河汉槎虽通远客,蓬莱风未纵归船。”
同“乞骸骨”。《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见“乞骸骨”。【词语请骸骨】 成语:请骸骨汉语大词典:请骸骨
无地自容的意思。《晋书.蔡谟传》:“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尸素:尸位素餐,居其位不干事而
《史记.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
《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晋书.潘尼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博我以文,弘我以道。万邦蝉蜕,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