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窥宋

窥宋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邻女登墙“窥宋”是宋玉假托之词,与登徒子好色作为对比:登徒子好色,其妻丑陋,而登徒子犹爱之不舍;宋玉自言不好色,即使东邻美女偷看他三年,宋仍无动于心。后以“窥宋”为女子爱慕追求男子的典故。

唐女道士鱼玄机《寄李亿员外》诗:“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女子思慕,有意于男子谓之 “窥宋”。

“宋”为一姓,为什么说 “窥宋”而不是窥 “刘”、窥 “王”呢?

原来,这里的 “宋”指战国时期的一个文人宋玉,他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说是天下的佳丽都美不过他东邻的那位女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总之,那女子的一切都恰到好处。如果嫣然一笑,则令人魂牵梦绕,情不可禁。可是,如此美女,却登墙窥看了他三年时间,至今还未嫁人。

这篇赋文很有名,流传至今。由于此文写了如上之事,后世遂以“窥宋”表示女悦于男之意。赋文写的是登徒子好色,因此好色男子的代语便是 “登徒子”。女性有意于男性,汉语尚无一个俗成的词语来表达,“窥宋”一语可算是比较接近实质的女子思慕男子的语典。《诗经》里,女子的怀春之思是以早晨未食而有饥意作比来表达的:“未见君子,惄 ( nì) 如调饥。”传: “惄,饥意也。调,朝 ( zhāo)也。”笺: “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 《周南·汝坟》) 至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 ,亦是一种比喻之辞,则指男女双方之思慕、眷恋而言。

窥宋”一作 “窥玉”。《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邻女乍荫窥玉意,文君早乱听琴心。”即用其典。


【词语窥宋】   汉语词典:窥宋

猜你喜欢

  • 金卯

    “劉”字可析为“卯,金,刀”三字:简称“金卯”、为刘姓的代语。《汉书.王莽传中》:“‘劉’之为字,‘卯、金、刀’也。”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

  • 南郡犹怜

    源见“我见犹怜”。形容女子貌美。唐李瀚《蒙求》:“郭槐自屈,南郡犹怜。”按,南郡,桓宣武妻封南郡主。

  • 借荆州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汉晋春秋》曰:“吕范劝留(刘)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 其乐也融融

    融融:和乐貌。 意谓充满欢乐气氛。语出《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五:“胡旦作《长鲸吞舟赋》,其状鲸之大曰:‘鱼不知舟在腹中,其乐也融融;人不

  • 苍鹰击殿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吴人要离刺杀王子庆忌的时候,有苍鹰扑入吴王的宫殿上。后人遂以苍鹰击殿作为人间将有异常举动的征兆。北周.庾信《哀江南

  • 贤宰鸣琴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元陈方《送萧天祥为萧山县学官》诗:“诸生载酒同题句,贤宰鸣琴共按徽。”

  • 邵伯讼棠

    源见“召公棠”。邵,通“召”。称扬决狱公正,各得其所。汉王符《潜夫论.爱日》:“讼不讼辄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辄请邻里应对送饷,比事迄,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饥者矣……甚违邵伯讼棠

  • 龙文剑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干将,阳,龙文;莫邪,阴,漫理。”后因称宝剑为龙文剑。柳亚子《题钱剑秋秋灯剑影图》诗之一:“匣中闲杀龙文剑,谁是芒砀旧布衣?”【词语龙文剑】   汉语大词典:龙文剑

  • 东海冤

    同“东海孝妇”。宋陆游《闵雨》诗之二:“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词语东海冤】   汉语大词典:东海冤

  • 井投辖

    同“井中车辖”。宋曾巩《送程公辟使江西》诗:“客来尚喜井投辖,主礼宁论烛飞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