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违反,不顺。 好药喝起来虽苦,却有利于治好疾病;直言劝告虽不顺耳,却有利于处世为人。语出汉.刘向《说苑.正谏》:“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引同。明
明代名臣海瑞(1514-1585年),字汝贤,自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人。一生清廉,为官刚直不阿。在任户部主事的时候,见世宗迷信道教,专意斋醮,不理朝政,就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上了一篇《
《宋书.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后因以“节足”称凤凰鸣叫。亦借指凤凰。清魏源《杂诗》之六:“何如丹山凤,悦音天下平。伶伦去嶰谷,谁师节足鸣?”【词语节足】
源见“高凤漂麦”。嘲谑书痴。元郑光祖《倩女离魂》三折:“〔这秀才〕则好教偷灯光凿透邻家壁,则好教一场雨渰了中庭麦。”【词语中庭麦】 汉语大词典:中庭麦
源见“四凶”。原为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泛指恶人。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小人道长,则梼杌比肩。”【词语梼杌】 汉语大词典:梼杌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后因以“楚人一炬”为兵燹之难。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主谓 楚王项羽的一把火,烧毁了阿
《北堂书钞》卷四十五“愤气生虫”引《东方朔别传》:“孝武皇帝时,上行甘泉,至长陵平阪上,驰道中有虫伏地,而赤如生肝状,头目齿鼻尽具。上令朔视之。还曰:‘怪哉!’上曰:‘谓何也?’曰:‘秦始皇拘系无道,
原作“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形容有实力者处于二强之间,对双方成败起着决定作用。用以表示地位重要,足以左右局势,如偏向何方,就会打破均势。窦融(公元前26-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
源见“绨袍惠”。指期待别人救助。清方文《赠章翌兹司理》诗:“岂不望绨袍?欲语心悲酸。”
同“贺家湖”。宋沈辽《寄陆九》诗:“贺老湖边春水生,野阳浮动北风轻。”【词语贺老湖】 汉语大词典:贺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