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比喻时机紧迫,势必如此,别无选择。语出《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魏书》:“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士大夫之谄媚》:“而才士之笔端剽悍者,亦当稍留地步,勿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易宗夔《新世说.文学》:“吴文木(敬梓)之《儒林外史》,以精刻廉悍胜,穷形尽相,惟妙惟肖,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这种举例是很危险的。然而这里仍得举,因为写到这里,必须有例,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者是也。”


其他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关键时刻了。王昌定《探求》418:“他知道自己已是~,但当听到何蓼汀受刑的惨叫声时,也多少感到一点良心上的谴责。”※得,不读作de。△多用于表示形势危急。→如箭在弦↔引而不发


【词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成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猜你喜欢

  • 拔宅升天

    源见“拔宅上升”。谓成仙得道。亦比喻科举登第。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诗之一:“拔宅升天还有路,乘桴入海欲何从?”见“拔宅飞升”。《醒世恒言》卷4:“自是,蓝公举家数十口~。”

  • 逾立

    源见“而立岁”。超过三十岁。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词语逾立】   汉语大词典:逾立

  • 云翻雨覆

    同“翻云覆雨”。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今我国民,轻弃信义,权谋诡诈,云翻雨覆,苛刻凉薄,驯至尽人皆机心,举国皆荆棘者,曰惟小说之故。”并列 比喻惯于玩弄权术;反复无常。语本唐·杜甫《贫交行》:

  • 佩觿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友,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佩觿”亦称“佩饰”,是古代用来解结的锥形骨制品。《诗经》中有“童子佩觿”之句。故后以“佩觿”喻指童年人。唐.司空曙《送王使君小子孝廉

  • 班门弄斧

    班,鲁班,(一作鲁般),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的巧匠,即公输般。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郢人,楚国郢都的巧

  •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取法:取为法则。采取上好的作为法则,也仅仅能得到中等的。唐太宗《帝范》:“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也作 ①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语曰:取法于上,仅

  • 武仲天下让

    源见“许由洗耳”。谓耻于仕宦,甘心隐居自逸。明陈子龙《萧山许寺作》诗:“武仲天下让,名与箕山缀。”

  • 黄鸡唱晓

    源见“黄鸡白日”。指岁月无情。清唐孙华《雪中会钱再亭京兆葬》诗:“黄鸡唱晓催归速,白马流苏会送忙。”【词语黄鸡唱晓】   汉语大词典:黄鸡唱晓

  • 令宰仙

    源见“王乔凫舄”。对尚书台官员的美称,言其有仙人风采。唐杜甫《夏夜李尚书筵》诗:“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 实获我心

    获:得。 表示办事合乎自己心意。语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晋书.文苑传.王沈》载《释时论》:“投扃正幅,实获我心。”《文苑英华》卷六二七载薛元超《谏皇太子笺》:“师傅之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