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素不相识

素不相识

素:向来,平素。向来不认识。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陆逊之弟,仕吴官至选曹尚书。陆瑁为人很讲义气。陈融、濮阳逸、蒋纂、袁迪等人志向远大而家境贫寒。陆瑁和他们关系亲密,有好吃的东西,不管多少,总是共同分享。同郡人徐原,移居会稽,和陆瑁从来不认识,临死之时写遗书一封,把孩子托付给他。陆瑁亲自料理徐原的后事,并收养教育他的儿子。

【出典】:

三国志·吴书》《陆瑁传》卷57第1337页:“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瑁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

【例句】:

唐·李绛《奏事上怒旋激赏事》:“且臣之与承璀素不相识,又无嫌隙,只是威福太盛,立损圣明,故不敢不言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4:“五姐怒道:‘我与你素不相识,今当夤夜,何故自夸财势,委生事端?’” 冰心《寄小读者》18:“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


偏正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元·尚仲贤《柳毅传书》4折:“我与你~,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韩少华《温馨的风》:“我与他,分明是~,却怎么如同面对一个历经劫难、久别重逢的友人?”△多用于写人际交往方面。→素昧平生 ↔莫逆之交 一见如故


【词语素不相识】  成语:素不相识汉语词典:素不相识

猜你喜欢

  • 秦声

    《史记.张仪列传》附《陈轸传》:“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

  • 犀首

    《史记.张仪列传》:“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后因以“犀首”指无事好饮之人。唐韩愈《秋怀》诗之三:“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宋辛弃疾《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馀干赋》词:“孰居无

  • 车胤聚萤

    源见“囊萤照读”。谓车胤勤学苦读。唐李瀚《蒙求》:“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 东山丝竹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后因以“东山丝竹”作为中年以后以丝竹

  • 谢公笺

    纸名。三国吴人谢景所制的笺纸。明陈耀文《天中记》:“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所云谢公者,富春谢司封景,初创笺样,以便尺书,因以为名。”【词语谢公笺】   汉语大词典:谢公笺

  • 人间重晚晴

    晚晴:傍晚的晴朗天气。比喻人的晚年。 表示对晚年抱有积极态度。语出唐.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何芸轩《雨过天晴》(《长江日报》1993年8月19日):“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雨

  • 寄陇头梅

    源见“陆凯传情”。指寄给亲友的信息。明马中锡《黄驿丞怀归理荒》诗之一:“苦思篱下菊,懒寄陇头梅。”

  • 左宜右宜

    同“左宜右有”。隋《赵朗暨妻孙氏墓志》:“并允文允武,左宜右宜。”见“左宜右有”。【词语左宜右宜】  成语:左宜右宜汉语大词典:左宜右宜

  • 楚琴悲

    源见“南冠楚囚”。表示怀土思国,郁郁难欢。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操乐楚琴悲,忘忧鲁酒薄。”

  • 牛迹

    《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东汉.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牛迹,牛蹄印迹。牛蹄印迹中只能储存极少量的雨水,故若养鱼是不可能的。唐.李群玉《规公业在净名得甚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