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绝缨会

绝缨会

源见“绝缨”。泛指宴会、聚会等。元无名氏《斗鹌鹑.妓好睡》曲:“绝缨会上难侍立,才烛灭,早魂魄昏迷。”


【典源】 《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gu) 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 (cu) 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说苑·复恩》亦载,文大略同,“王后”作“美人”。

【今译】 春秋时,楚庄王宴饮群臣,饮至黄昏,众人皆醉。忽然殿中蜡烛吹灭,有臣子趁机悄悄拉王后的衣服,王后将其帽缨揪掉,告诉庄王说:“烛灭时有人拽我衣服,我揪掉了他的帽缨,请迅速点灯查问。”庄王却说:“不!”立即下令:“今天与我饮酒,不将自己帽缨揪下的,不为尽欢。”于是群臣纷纷揪下帽缨,因而无法查明究竟是谁拽了王后衣服,楚庄王与群臣继续畅饮,尽兴方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酣饮纵情; 也用以形容宽宏大量。

【典形】 楚人缨脱、倒簪缨、绝缨、绝缨会、赦绝缨。

【示例】

〔楚人缨脱〕 北周 · 庾信 《对烛赋》:“楚人缨脱尽,燕君书误多。”

〔倒簪缨〕 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促筵交履舄,痛饮倒簪缨。”

〔绝缨〕 三国·曹植《求自试表》:“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

〔绝缨会〕 元·无名氏《斗鹌鹑·妓好睡》:“绝缨会上难侍立,才烛灭,早魂魄,昏迷。”

〔赦绝缨〕 清·钱谦益《次韵刘敬仲寒夜》之五:“怜才可但旌当辙,使过终须赦绝缨。”


猜你喜欢

  • 飞将难封

    同“李广难封”。李广,又称“飞将军”。《儒林外史》三九回:“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词语飞将难封】  成语:飞将难封汉语大词典:飞将难封

  • 其谁曰不然

    其:副词。表推测,估计。 有谁说不是这样?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对某种作法的肯定。语出《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唐.梁肃《代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而清俭厉俗,明哲保

  • 掩鼻歌

    源见“拥鼻吟”。指模仿谢安用重浊之音唱歌。明李贽《和璧间韵》之三:“不用登山屐,宁容掩鼻歌?”【词语掩鼻歌】   汉语大词典:掩鼻歌

  • 舌在口

    同“舌存”。宋张九成《和施彦执怀姚进道叶先觉韵》:“区区竟何在,尚夸舌在口。”

  • 人其人,火其书

    前一个“人”:动词。意谓使其变为人。火:动词。焚烧。 把佛老的教徒变为普通百姓,把佛老的书籍焚烧掉。 古人排斥佛道之语。语出唐.韩愈《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李

  •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朝诗人许浑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李唐王朝逐步走向衰败、农民大起义正处于酝酿的时代,面对即将来临的时代风雨,写下了《咸阳城东楼》这一千古著名的诗章。这首七律写道:“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

  • 噬指弃薪

    《后汉书.周磐传》附“蔡顺”:“(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音cù,同猝,突然)至,母望顺不还,乃噬(音shì,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此事,又见载于《白孔六帖》。后因以“噬指”指母子

  • 击歌壶

    同“唾壶击缺”。宋张炎《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词:“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

  • 南山雾雨

    同“南山雾”。明张居正《送杨生南归》诗:“南山雾雨文初变,溟海扶摇翮未舒。”

  • 千树桔

    《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