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活泼清新,与雅乐异趣,使魏
源见“维絷”。表示挽留人才。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既惠之以首领,复引之以絷维。”【词语絷维】 汉语大词典:絷维
同“鹏程万里”。宋朱敦儒《千秋岁.贯方七月五日生日为寿》词:“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
源见“南陔”。敬称他人的子孙。意谓能孝养长辈。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封燔茅社,抱弄荃荪。陔兰始茂,隙驷俄奔。”【词语陔兰】 汉语大词典:陔兰
①比喻诗文内容形式俱美。唐李华《唐杨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 “班彪识理,张衡宏旷,曹植丰赡,王粲超逸,嵇康标举,此皆金相玉质,所尚或殊,不能备举。” ②比喻人才英俊,秀外慧中。《周书·苏绰传》: “若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后因以“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花城》1981年增刊4期:“吴非发现,逗趣地:‘怎么样,黎小姐,有没有相
袁山松《汉书》:“王充作《论衡》,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东汉蔡邕对《论衡》评价甚高秘藏之,后有人称之为“异
比喻忘本。公元前527年,晋国以荀跞、籍谈为正、副使节,到洛阳去参加穆后的葬礼。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设宴招待荀跞一行。席间,周天子问,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何以晋国独无。荀跞让副使籍谈回答。籍谈
源见“莲社”。指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倡结莲社的故事。宋吴潜《念奴娇.咏白莲用宝月韵》词:“应念社结庐山,翻嗤靖节,底事攒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