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

罄:尽;竹:竹子。古代写字使用竹简,即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简,也书写不完。形容罪行之多。出自隋末李密写的告郡县书。李密事迹参见“死亡无日”条。李密参加了翟让领导的隋末农民起义军后,曾率领三万人占领了回洛仓,直逼隋东都洛阳,并于此时发表了告郡县书,写下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句子,来形容隋王朝犯下的罪恶。

【出典】:

旧唐书》卷53《李密传》2215页:“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况四维不张、三灵总瘁,无小无大,愚夫愚妇,共识殷亡,咸知夏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句】:

明·无名氏《四贤记·解缓》:“你恶端罄竹书写,贪秽熏天怎掩遮。” 孙中山《历年政治宣言》:“自满清盗窃中国,于今二百六十有八年,其间虐政罄竹难书。”


【词语罄竹难书】  成语:罄竹难书汉语词典:罄竹难书

罄,作动词,尽取之意。罄竹难书,形容劣迹之多,即使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其罪恶。王莽末,隗嚣于甘肃通渭聚兵数千,自称上将军,起兵应汉反莽。他在讨伐王莽的檄文中说:“新都侯王莽,欺辱天地,违反道义和常理。他毒死皇帝,篡夺帝位,假托天命,伪造符书,欺惑百姓,以美丽的言辞把自己罪恶粉饰成祥瑞,即使将楚越两地所有竹子都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这是举世都知道的事实。”

【出典】:

后汉书》卷13第515页《隗嚣传》:“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鸩杀孝平皇帝,篡夺其位,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反戾饰文,以为祥瑞。戏弄神祇,歌颂祸殃。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天下昭然,所共闻见。”

【例句】: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连动 罄,尽,用完。竹,竹简。纸发明之前,古人在竹简上书写。原意是用尽所有的竹简也写不完。语本《吕氏春秋·明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后专用来指罪恶多得写不完。《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邹韬奋《经历》:“摧残文化教育,戕害青年的罪行,~而于今尤烈。”△贬义。用来形容罪大恶极。 →罪恶滔天 ↔功德无量。也作“竹罄南山”。


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多端。古代字写在竹简上,此语谓写尽了竹简也写不完其罪恶。

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起草檄 ( xí) 文,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恶,言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即形成 “罄竹难书”之语。

为什么说 “罄竹”呢?

“罄”, 《说文·缶 ( fǒu) 部》谓: “器中空也。”段注: “《释诂》、《毛传》皆曰: ‘罄,尽也。’引申为凡尽之称。”

“罄”训 “尽”,“罄竹难书”即谓写尽了竹简也难写尽罪恶。

又,“罄”通 “磬”,磬为一种乐器 ( 祭器亦有磬) ,磬中是空的 ( 器中空也) ,空、尽义通,“罄竹”即谓写完了竹简。

罪恶 “罄竹难书”,那便是弥天大罪、十恶不赦之徒。


【词语罄竹难书】  成语:罄竹难书汉语词典:罄竹难书

猜你喜欢

  • 文章太守

    宋欧阳修《朝中措》词:“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欧阳修曾作滁州太守,善文章,自称“文章太守”。后遂以“文章太守”称美善文章的地方官。宋京镗《念奴娇.次洋州王郎中韵》词:“文章太守,问何事,犹带

  • 伐山

    同“伐山语”。明杨慎曾博引旧籍汇成一书,定名为《艺林伐山》。【词语伐山】   汉语大词典:伐山

  • 宫掌

    《新唐书.艺文志一》:“贞观中,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后因以“宫掌”称图书收藏者。清孔尚任《同人分咏古书》:“鲁国坏壁金丝

  • 蓝田双璧

    同“蓝田美玉”。宋无名氏《喜迁莺.贺生双子》词:“物中双美……太华双莲,蓝田双璧,〔双〕剑丰城而已。”

  • 落孙山

    同“名落孙山”。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场事毕,仲芬文章佳甚,同人决其不出五魁。及揭晓,竟落孙山。”清李渔《怜香伴.僦居》:“只因仕重资格,不肯俯就功名,虽然落过九次孙山,却不曾挫得我一分锐

  • 葡萄宫

    《汉书.匈奴传下》:“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它如河平时。”汉哀帝时,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见皇帝,在

  • 掩鼻吟

    谓以手掩鼻而效仿谢安吟咏的故事。《晋书.谢安传》:“(谢)安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以手掩鼻以效之。”

  • 中原秦鹿

    源见“中原逐鹿”。喻指中原的统治权。宋王安石《范增》诗之一:“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 因势利导

    顺着事物的趋势而引导推动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偏正 因,顺着;利导,引导。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恰当地加以引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

  • 凌云健笔

    凌(líng灵)云:直上云天;升向空中。此典指司马相如善于用笔写文章,使人读后如遨游天空。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才气非凡。司马相如进献《大人赋》之后,汉武帝阅览大为高兴,飘飘然有直上云天之气概,好像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