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生常谈

老生常谈

老生:原指过去学识渊博的长者。形容谁都知道的东西,没有什么新鲜的吸引人的内容。管辂(事迹见前“要言不烦”条)精于占卜,每次都很灵验。当时的吏部尚书何晏依附曹爽,与司马懿为敌。一次他请管辂去,问他:“听说你占卜神妙,请试着给我占一卦,看我能不能位进三公?”接着又问:“我接连梦到有数十只青蝇聚集在我的鼻子上,赶它们也不走,这有什么说法?”管辂答道:“君侯你位尊权重如山岳,气势恢宏如雷电,而对你感激的人少,害怕你的人多,恐怕不是求福的办法。应当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行礼义之事,追随古圣贤哲,然后才能位至三公,青蝇也就可以被赶走了。”当时邓飏也在座,听了之后说:“这些都是老生长谈”。管辂回家后把这些事告诉了舅父。舅父责怪他说话太真切,管辂说:“和快死的人说话还有什么可怕的?”果然,不久何晏、邓飏都被司马懿杀死。

【出典】: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卷29,820页:“晏谓辂曰:‘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夹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仲尼彖象之义,然后三公可决,青蝇可驱也。’飏曰:‘此老生之常谭(谈)。’”


偏正 老书生常说的话。语本《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这些都是~,他耳朵已经听出老茧了。”△贬义。用于言论。→陈词滥调 老调重弹 旧调重弹 ↔石破天惊 发聋振聩 妙语连珠言微旨远。也作“老生常谭”。


解释原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后泛指讲惯了的老话。

出处三国志·魏志·管辂(hé)传》:“扬曰:‘此老生之常谭。’辂答曰:‘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

管辂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方术之士,容貌丑陋,喜欢喝酒,但是精通《易经》和占卜之术。有一次,尚书何晏请管辂到他府上,替自己占卦、解梦,邓扬恰好也在何府。何晏说:“听说你善于卜算,能否帮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位至三公(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是中央的三种最高官衔)?”接着又问:“我连续梦见几十只黑色的苍蝇,飞来歇在我的鼻子上,赶也赶不走,不知这有什么寓意?”

管辂说:“鼻子在相术上有山象,如果高直而不倾危,就是能够常守富贵之相。现在苍蝇又臭又坏,停歇在鼻子上。地位高贵而险峻者容易倾覆,地位轻贱而豪强者容易灭亡,您不能不考虑过于盈满则会亏缺,以及盛极必衰的道理。希望您能常常上思周文王,下想孔圣人,这样一定就会升达三公之位,烦人的苍蝇也就可以赶走了。”邓扬说:“这不过是老书生的平凡议论罢了。”管辂回答说:“老书生现在不是平常的书生,平凡的议论现在不平凡。”何晏于是说:“过一年咱们再重新碰面。”管辂回家,把自己的话告诉了舅舅,舅舅责怪管辂话说得太直太过。管辂说:“和死人说话,又害怕什么呢?”舅舅大怒,认为管辂太狂妄。这一年年初,西北大风,尘埃遮蔽了天空。过了十几天,听到了何晏、邓扬被诛杀的消息,管辂的舅舅才心服口服。

近义陈词滥调

反义标新立异

例句

我懒得应酬,说来说去,全是听腻了的老生常谈。


【词语老生常谈】  成语:老生常谈汉语词典:老生常谈

猜你喜欢

  • 善价

    借指杰出的人才。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 参见:○韫椟而藏【词语善价】   汉语大词典:善价

  • 苏小

    同“苏小小”。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郁达夫《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钱塘苏小可怜虫。”【词语苏小】   汉语大词典:苏小

  • 谀墓中人

    唐.李商隐《李义山文集》四刘乂载:唐人刘乂能歌诗,闻韩愈接天下士,往归之。“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刘乂所言是指韩愈为人作碑铭,因多谀辞而得厚酬。

  • 蛰虫昭苏

    《礼记.乐记》:“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则乐之道归焉耳。”唐.孔颖达疏:“昭,晓也。苏,息也。言蛰

  • 青蚨归来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南方有虫,名??,一名?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

  • 华封祷

    同“华封三祝”。清李渔《蜃中楼.训女》:“明朝去把华封祷,奏一曲埙篪雅操。记不得是岁岁称觞的几万遭。”

  • 走麦城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 服彩

    源见“老莱娱亲”。指孝养父母。唐孟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 海变桑田

    同“沧海桑田”。宋史浩《采莲.衮》词:“杂遝飞鸾,花裀上,趁拍红牙,馀韵悠扬,竟海变桑田未止。”

  • 十日醉

    同“十日饮”。明汤显祖《留别李季宣》诗:“便为十日醉,谁言一饭思?”【词语十日醉】   汉语大词典:十日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