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亭台楼阁之盛。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儒林外史》“一四回:“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
吃人家的饭,就应为人家的事尽其死力。前一个“食”是动词,后一个“食”是名词。 旧指为人臣者当忠于所事。语出汉.刘向《说苑.立节》:“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
《南史.张绪传》:“刘悛(俊,音quān)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南朝宋武帝刘裕)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南朝
参见:当轴
源见“武昌柳”。指官柳。南朝 陈陈叔宝《折杨柳》诗:“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
原意是指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因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后则泛指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荀卿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本来就合宜的,而是由人们互相约定
同“于公高门”。元 蒲道元《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难》曲:“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孔章:晋代人霄焕的字。《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华闻黎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
自知德性、才学不够。《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同“魏颗结草”。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效诚魏草,小人之所怀恩。”【词语魏草】 汉语大词典: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