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齐谢朓在大雪中把自己的短袄赠送给别人。《渊鉴类函.服饰部.襦四》:“谢朓大雪中见江革敝絮单席,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著襦,并手割半毡与之充坐具而去。”后人也用以比喻在别人困难或急需时给予救济、
旧时比喻贞女不事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汴梁儒士孟志刚妻。志刚卒,贫而无子,有司给以棺木。衣氏给匠者曰:‘可宽大其棺,吾夫有遗衣服,欲尽置其中。’匠者然之。是夕,衣氏具鸡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
鵩(fú服):古书上记载的一种鸟,像猫头鹰,古人以为是不祥之鸟。此典指贾谊见鵩鸟飞入坐旁,认为是不祥之兆而伤叹。后以此典比喻对命运、人事忧伤慨叹。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ì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
唐.杜荀鹤《松窗杂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不夜不歇,即必应,则以百家采灰
同“羯鼓催春雷”。明唐寅《落花诗》:“忍唱《骊歌》送春去,悔教羯鼓彻明催。”
清.彭端淑《白鹤堂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卷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原是从论述世事难易入手劝勉勤
源见“墓木已拱”。婉指人逝已久。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元戎逼胁于垂堂,老将因循于拱墓。于是粤东要抚之势成,而边陲割地之议起矣。”【词语拱墓】 汉语大词典:拱墓
源见“囊萤照读”、“孙康映雪”。形容勤学苦读。南朝 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见“囊萤积雪”。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
同“兰亭会”。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亦指《兰亭帖》。唐李商隐《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诗:“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宋陆游《太平时》词:“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