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菟裘归计

菟裘归计

菟(Tú图)裘:春秋时鲁国地名。今山东泰安县南。 此典指鲁隐公说:我将在菟裘地方建盖住宅退隐。后以此典比喻谋地告老还乡。鲁隐公,姬息,是鲁惠公妾所生子。鲁惠公去世,姬息代理主持国政,就是鲁隐公。 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鲁国大臣公子挥(字羽父)奉承巴结地对鲁隐公说:“百姓拥护您,您就正式登位吧。请允许我替您杀死太子姬允,您当用我作国相。”鲁隐公说:“有先君鲁惠公的命令。我因为太子姬永年幼,所以代为摄政处理政务。现在太子姬永已经成长,我正在菟裘地方营建住宅准备养老,把政权交给太子姬允。”此典又作“觅菟裘”、“菟裘计”、“老计菟裘”、“谋菟裘”。

【出典】:

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1529页:“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鲁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鲁惠公立为太子),君以我为相。’隐公曰:‘先君有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代皇帝处理政务)。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例句】:

宋·苏轼《和子由韩太祝送游太山》:“闻道锦江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金·段成己《满江红·新春用遁庵韵》:“菟裘计,何时有?林下约,床头酒。” 元·耶律楚材《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之四:“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留。” 元·白朴《水龙吟》:“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谅无郗嘉宾,为我谋菟裘。”


【典源】《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史记·鲁周公世家》:“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今译】春秋时,鲁国的羽父 (公子挥) 向隐公请求杀掉子允 (即后来的鲁桓公),想以此谋求太宰的官职。隐公不肯,说:“由于子允年少,故我代为摄政。如今他已长大成人,我将把国君之位交给他,而自己则在菟裘之地建宅营地退隐。”

【释义】 后以此典指谋地告老归乡。

【典形】 老计菟裘、觅菟裘、谋菟裘、菟裘归计、菟裘计、菟裘无恙、归老菟裘。

【示例】

〔老计菟裘〕 元·白朴《水龙吟》:“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

〔觅菟裘〕 宋·苏轼《和子山韩太祝送游太山》:“闻道锦江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谋菟裘〕 清·唐孙华 《闲居写怀》:“谅无郗嘉宾,为我谋菟裘。”

〔菟裘归计〕 元·耶律楚材《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之四:“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留。”

〔菟裘计〕 金·段成己《满江红·新春用遁庵韵》:“菟裘计,何时有? 林下约,床头酒。”


【词语菟裘归计】  成语:菟裘归计汉语词典:菟裘归计

猜你喜欢

  • 初生之犊不惧虎

    源见“初生之犊”。比喻阅世不深的年轻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三国演义》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见“初生之犊不怕虎”。靳

  • 燕巢卫幕

    同“燕巢于幕”。《旧唐书.李密传》:“达等助桀为虐,婴城自固……鼓角将鸣,空凭百楼之险。燕巢卫幕,鱼游宋池,殄灭之期,匪朝伊暮。”见“燕巢于幕”。《旧唐书·李密传》:“~,鱼游宋池,殄灭之期,匪朝伊暮

  • 汉咏

    源见“汉武横汾”。指汉武帝《秋风辞》。亦泛指君臣游宴赋诗。明袁袠《大驾视牲南郊》诗:“横汾卑汉咏,禋祀达皇情。”【词语汉咏】   汉语大词典:汉咏

  • 原生衣百结

    同“原宪百结衣”。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九:“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 凤德之衰

    源见“接舆歌凤”。喻指贤者晚年操行有缺失。《晋书.周?传》:“初,?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庾亮曰:‘周侯末年,所谓凤德之衰。’”

  • 紫髯将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

  • 百年炊未熟

    源见“黄粱梦”。喻人生的虚幻短暂。宋黄庭坚《次韵子瞻》:“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

  • 海阔天空

    宋代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唐代僧玄览诗云:“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大海或作“海阔”,长空或作“天空”。意谓心胸开阔。今用以比喻随意漫谈,议论漫无边际。并列 ①比喻空间寥廓。明·陈

  • 寄岭头梅

    同“寄陇头梅”。宋晏幾道《生查子》词:“多情美少年,屈指劳菲近。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 逆行倒施

    犹倒行逆施。《宋书.索虏传》:“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何以能振。”清周亮工《题与然大师画册前》:“嗟夫,既为僧矣,尚复与愚下人汲汲求当世名,岂非逆行倒施哉!”亦作“逆施倒行”。孙中山《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