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董生下帷

董生下帷

此典指西汉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专心一致。后以此典形容人专心治学,学问精深。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因为研究《春秋》,汉景帝时当上博士。他放下帷幕讲读《春秋》,学生们要根据入学时间之长短依次轮流传授学业,有些学生没有见过董仲舒的面,他三年不到后园去游玩,学问专精到如此地步。董仲舒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被举为贤良。汉武帝时,召试天下文学之士,他以贤良对策,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学说,宣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又创立“三纲”、“五常”体系,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二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之局面。他曾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书。此典又作“下帷”、“下书帷”、“舒帷”、“董帷”、“董子帷”、“不窥园”。

【出典】:

史记》卷121《儒林列传·董仲舒》3127页:“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例句】: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下帷覃思,穿墙嗜古。蓬山芸观之书,群玉悬金之记。” 唐·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寂寞草玄徒,长吟下书帷。”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奋迹登弘阁,摧心对董帷。” 宋·苏轼《和陶答庞参军》:“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明·高启《停君白玉卮》:“喜过毛公舍,懒下董子帷。” 清·王夫之《寄咏落花》:“下帷空闭仲舒园,人幔偏依写韵轩。” 清·纳兰性德《嵇叔夜言志》:“子云自投阁,董生常下帷。” 清·唐孙华《治圃》:“宿昔不窥园,久负董生志。”


主谓 比喻教师授课之勤,诲人不倦。语本《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例]黄教授真是~,桃李满天下。△褒义。多用于教学方面。→诲人不倦


【典源】 《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今译】 董仲舒,广川人,专攻《春秋》之学,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授课时,放下帷幕讲授,弟子们转相传授,有的从未见过董仲舒的面,因为董仲舒三年不曾到庭园内游赏,学业专精如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专心治学,学问精深。

【典形】 不窥园、董生下帷、董帷、董子帷、窥园、舒帷、下书帷、下帷、仲舒园、下帷老子、董生帷、下帷人、绝窥园、不暇窥园。

【示例】

〔不窥园〕 清·唐孙华《治圃》:“宿昔不窥园,久负董生志。”

〔董生下帷〕 清·纳兰性德《嵇叔夜言志》:“子云自投阁,董生常下帷。”

〔董帷〕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奋迹登弘阁,摧心对董帷。”

〔董子帷〕 明·高启《停君白玉卮》:“喜过毛公舍,懒下董子帷。”

〔窥园〕 宋·苏轼《和陶答庞参军》:“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舒帷〕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下书帷〕 唐·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寂寞草玄徒,长吟下书帷。”

〔下帷〕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下帷覃思,穿墙嗜古。蓬山芸观之书,群玉悬金之记。”

〔仲舒园〕 清·王夫之《寄咏落花》:“下帷空闭仲舒园,入幔偏依写韵轩。”


猜你喜欢

  • 鸥社同盟

    源见“鸥鹭忘机”。谓与鸥鸟结社相约为友。比喻隐逸。宋刘克庄《挽林计院》诗之二:“鸥社同盟少,蟆陵会哭谁?”

  • 终南径

    同“终南捷径”。清李渔《奈何天.锡祺》:“虽则是姓名未向榜头登,出由也不比终南径。”

  • 茹毛穷海

    汉代苏武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流放于北海无人处,坚持不屈地生活了十九年,终于完节归汉。在匈奴时,曾于大雪天断饮食,拿雪与毡毛一起吞咽充饥,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见《汉书.苏武传》。《后汉书.耿恭

  • 龙德在田

    《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梁书.高祖丁贵嫔传》:“龙德在田,聿恭兹祀。”【词语龙德在田】  成语:龙德在田汉语大词典:龙德在田

  • 色如死灰

    形容面色惨白。《庄子.盗跖篇》:“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如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见“色若死灰”。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忽惊叫仆地,~。”【词语色如死灰】

  • 傍人门户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古代习俗

  • 满地横流

    源见“沧海横流”。比喻时世动乱不安。清 丘逢甲《兰西将去潮》诗之四:“熏天宝气功名贱,满地横流进路难。文士岂宜逢世乱,高官原不称儒酸。”

  • 瓶罄罍耻

    《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这是《蓼莪》诗的第三章,大意是说:小瓶子空空啊,是大酒樽的耻辱。无福人孤苦地生活,可真是不

  • 桥山弓剑

    源见“乘龙出鼎湖”。借指已故帝王。清王夫之《得安成刘敉功书》诗:“故国衣冠涕泪残,桥山弓剑不重攀。”

  • 移山志

    源见“愚公移山”。喻宏伟大志。唐许浑《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词语移山志】   汉语大词典:移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