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蘧瑗知非

蘧瑗知非

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蘧瑗也。今年所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

蘧瑗,春秋时卫国大夫,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据说他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以冥冥中人所不知而而使自己的行为有所堕落。他经常省查自己的过去,总结以往的教训,即所谓“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此并非是说“四十九年都错了”,只能说明他极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后因用为自省之典。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注:陆机二十作《天赋》,见杜甫《醉歌行》),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典源】《庄子·则阳》:“蘧(qu)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

而卒诎(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今译】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 (字伯玉) 经常反躬自省,善于改过。往往过去以为是对的,而现今便知是错的了。六十岁 (一说五十岁) 时,就认识到自己以前五十九年 (一说四十九年)来的言行之非。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回顾已往,知昨日之非; 或以“知非之年”等指五十岁。

【典形】 伯玉年、蘧非、蘧瑗知非、四十九年非、五十知非、悟前非、知非、知非蘧伯、惭卫蘧、四十始知非、三十九年非、慕蘧瑗。

【示例】

〔伯玉年〕 唐·张祐《忆江东旧游》:“伯玉年将近,宣民易未弘。”

〔蘧非〕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郗吊终须得,蘧非誓欲惩。”

〔蘧瑗知非〕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

〔四十九年非〕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带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嗟余沉速,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悟前非〕 唐·白居易《除夜》:“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知非〕 唐·杜牧《自遣》:“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知非蘧伯〕 明·袁宏道《袭惟长侍御舅初度》:“强仕古人元不忝,知非蘧伯定如何。”


【词语蘧瑗知非】  成语:蘧瑗知非汉语词典:蘧瑗知非

猜你喜欢

  • 叩牛歌

    同“饭牛歌”。元陈孚《出门别亲友》诗:“岂无叩牛歌,亦有扪虱谈。”

  • 澄练

    源见“谢练”。喻洁白的水。清吴伟业《避乱》诗:“溪光照澄练。”【词语澄练】   汉语大词典:澄练

  • 张绪风度

    同“张绪风流”。元 程文海《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词:“西门柳,烟雨千条万缕,人夸张绪风度。”【词语张绪风度】   汉语大词典:张绪风度

  • 式闾

    《尚书.周书.武成》:“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式,同轼)。”旧题汉.孔安国传:“商容,贤人,纣所贬退。式其闾巷以礼贤。”式,同轼,车前横木。此用为动词,古人立而乘车

  • 蘧轮

    汉.刘向《列女传》卷二《仁智传.卫灵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知此为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必不以闇昧废礼。故知之。’公

  • 掌中人

    源见“掌上舞”。称体态轻盈善舞的女子。明何景明《大梁行》:“红妆不让掌中人,珠履皆为门下客。”【词语掌中人】   汉语大词典:掌中人

  • 药石之言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音chèn,热病)也。孟孙之恶我,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也。美疢不如恶石。’”后因以“药石之言”用为比喻规劝别人改正过失的良言的典故。

  • 焚研

    同“烧砚”。唐陆龟蒙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接思强挥毫,窥词几焚研。”【词语焚研】   汉语大词典:焚研

  • 猫鼠同处

    见“猫鼠同眠”。【词语猫鼠同处】  成语:猫鼠同处汉语大词典:猫鼠同处

  • 卑己自牧

    见“卑以自牧”。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词语卑己自牧】  成语:卑己自牧汉语大词典:卑己自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