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襦袴恩

襦袴恩

襦(rú如):短衣,短袄,上衣。袴:(同“裤”kù库):套裤,下衣。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严冬季节制做棉衣救济受冻百姓的恩德。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shì试,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曾招集文学之士编辑《文选》30卷,对后世颇有影响。太子自幼聪敏,三岁学习《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全能大声背诵。太子姿貌甚美,举止大方。读书数行俱下,过目不忘。性情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喜欢接纳才学之士,不知疲倦。经常与才学之士商榷古今,研讨篇籍;文章著述习以为常。当时东宫有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曾有过。太子虽身处皇室,却深知体恤百姓。普通年间,由于战乱,京师之内谷米昂贵,太子遂命节衣缩食。每逢霖雨积雪,就选派可靠的人,深入闾(lǔ吕,古时25家为一闾)巷,对贫困之家及流寓道路的人,周密赈救;还提大批绵帛,制做许多棉衣、棉裤,送给受冻的贫民。如穷人死了无力办理丧事,他就给买一个薄板棺材。此典往往比喻在位者施惠于民。

【出典】:

梁书》卷8《昭明太子传》168页:“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fěi匪,薄)衣减膳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做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huì慧,小而薄的棺材)。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liàn练,收束。又读liǎn脸)容色。”

【例句】:

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袴恩。”


猜你喜欢

  • 分甘共苦

    即“同甘共苦”,指同其苦乐的意思。《晋书.应詹传》:“(韦泓)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并列 甜的分着尝,苦的一起吃。形容有福同享,有苦同受。鲁迅《彷徨·伤逝》:“做菜虽

  •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踬( ㄓˋ zhì ):跌倒。垤( ㄉㄧㄝˊ dié ):小土丘。 人在大山上没有跌倒,却在小丘上摔了一交。 意谓人在险恶的环境里,心存戒惧,故平安无事;而在平易的环境里,麻痹大意,反而出事。

  • 跕跕鸢

    同“跕鸢”。元雅琥《寄南台御史达兼善》诗:“云间快睹冥冥风,海上愁看跕跕鸢。”

  • 宝月

    即明月。南朝梁吴筠《碎珠赋》:“宝月生焉,越浦随川,标魏之美,擅楚之贤。”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一带。随:春秋国名,在今汉水东边。大蛇曾衔明月珠于江中以报随侯。魏:战国时国名,在今山西一带。楚,春秋

  • 天字第一号

    南朝 梁周兴嗣《千字文》首句为“天地玄黄”。旧时常用《千字文》的文句字的顺序编序号,“天”是《千字文》开篇首字,故“天”字称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后以“天字第一号”泛称最高的或最强最大的。《水浒传》

  • 怪石之诳

    参见:田父怖玉

  • 愁眉

    源见“孙寿愁眉”。一种细而曲折的眉妆。形容女子妆饰妖冶入时。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风流夸坠髻,时世斗愁眉。”一本作“啼眉。”【词语愁眉】   汉语大词典:愁眉

  • 马援铜柱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

  • 白云心

    晋左思《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南朝 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一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后因以“白云心”喻指隐逸的心志。唐钱起《蓝田溪与渔者宿》

  • 行雨朝云

    楚王梦巫山神女事。《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改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