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猜你喜欢

  • 挞平王

    同“鞭尸”。唐胡曾《咏史.柏举》诗:“谁料伍员入郢后,大开陵寝挞平王。”

  • 夜台

    墓穴。《文选.陆机〈挽歌〉》:“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因闭于坟墓则不复见明,所以称“长夜台”。【词语夜台】   汉语大词典:夜台

  • 白马清流

    《旧五代史.李振传》:“天祐中,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谮杀大臣裴枢、陆扆等七人于滑州 白马驿。时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太祖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后用

  • 人何以堪

    源见“桓公柳”。谓慨叹时光流逝,年华易失。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主谓 堪,忍受,能支持。叫人怎么承受得了。形容已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北周·

  • 左思十稔

    《晋书.文苑传.左思传》:“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既便疏之。”“及赋成……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司空张华见而叹曰:

  • 扶风绛帐

    同“扶风帐”。卢前《梁州新郎.寿贡三丈》套曲:“喜画堂红烛,正芳辰俊赏,卷起扶风绛帐。”【词语扶风绛帐】   汉语大词典:扶风绛帐

  • 歌唐虞

    参见:歌遗民

  • 衣不重帛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衣不重帛,指不重穿丝织品的衣服,以示节俭。后用为咏节俭之典。唐.房玄龄《晋书.刘超传》:“加以处

  • 双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地方官。唐徐凝《送李补阙归朝》诗:“驷马归咸秦,双凫出海门。”宋苏轼《次韵陈海州书怀》:“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词语双凫】   汉语大词典:双凫

  • 千夫所指

    形容触犯众怒。梁启超《无枪阶级对有枪阶级》:“他们的罪恶,已经是千夫所指,更无庸我再添一句半句话。”鲁迅《致李秉中》:“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