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诚悬笔谏

诚悬笔谏

诚悬,唐柳公权之字。柳公权借谈书法向皇帝进谏。后以此典赞誉刚正不阿,直言善谏。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历仕穆、敬、文、武、宣诸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公权学识渊博,淹贯诗、书、春秋、国语诸经,而尤以书法著称。他初学王羲之,后遍阅近代笔法,受益于欧阳询、颜真卿,而又别出新意,自成一家。其书法结构严紧,险中生态,枯润纤秾,掩映相发,笔力瘦劲,方圆并妙,体势劲媚。当时大臣家的碑志,非出自他的手笔,其子孙就会被视为不孝。一些国家进贡的使臣,也另外拿出钱财购求他的笔墨。他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并有“颜筋柳骨”之谓。公权生性刚正,直言善谏,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次,唐穆宗向其请教书法。他回答说:“心要正笔才能正,笔正才算得上书法。”当时穆宗荒滛奢侈,因而他故意这样讲。穆宗也明白公权是在借书法为进谏。

【出典】:

新唐书》卷163《柳公权传》5029页:“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例句】: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11《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之二:“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词语诚悬笔谏】  成语:诚悬笔谏汉语词典:诚悬笔谏

猜你喜欢

  • 眉半额

    同“半额眉”。宋黄庭坚《寄晁元忠》诗:“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

  • 辙中鳞

    同“涸辙之鲋”。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词语辙中鳞】   汉语大词典:辙中鳞

  • 习池游

    同“习家饮”。宋苏轼《奉和成伯兼戏禹功》:“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

  • 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源见“当门兰”。比喻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所不能容忍,势必去之。《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江斅闻其死,流涕曰:‘芳兰当门,不得不锄,其《修柏》之赋乎?’”【词语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成语

  • 脱剑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亡友。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词语脱剑】   汉语大词典:脱剑

  • 秋胡戏

    源见“秋胡戏妻”。“秋胡戏妻”的歇后语。指妻。《金瓶梅词话》二三回:“俺门都是露水夫妻,再醮货儿,只嫂子是正名正顶轿子娶将来的,是他的正头老婆秋胡戏。”【词语秋胡戏】   汉语大词典:秋胡戏

  • 渊底武侯

    源见“卧龙”。借指龙王。宋张耒《仲夏》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

  • 汗马之劳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武臣对汉 高祖独予萧何“所食邑多”不服,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 茂陵刘郎秋风客

    指汉武帝。武帝葬茂陵,又曾作《秋风辞》,故以称之。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清代王琦汇解以为并非因作《秋风辞》而称之为“秋风客”,“谓其在世无几,虽享年久远,不过

  • 自出机杼

    机杼,此指织布机,喻诗文创作中的立意布局。比喻自出心裁,独创新意。原是北魏祖莹对为诗著文的见解。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今河北涿县)人,八岁能诵诗书,十二岁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常以夜继昼,因此,学识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