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郑昭宋聋

郑昭宋聋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楚庄王)使申舟聘(出使)于齐,曰:‘无假道(借路)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你),我伐之。’见犀(申舟之子)而行。及宋,宋止之。华元(宋大夫)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亡国)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

“郑昭宋聋”,意为郑国明白事理而宋国不明事理。楚王派申舟访齐,路经宋国而不让他向宋借路;同时派公子冯访晋,路经郑国也不让他向郑借路。申舟意识到他得过宋国,郑昭宋聋,情况不同,他自己将遇害。后遂用“郑昭宋聋”表示情况不同,用“宋聋”比喻糊涂不明。

唐.李商隐《五言四十韵》:“下令销秦盗,高谈破宋聋。”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


并列 比喻情况不同。语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杜预注:“昭,明 也。聋,暗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多用于因处事不同而结果也不一样。


【词语郑昭宋聋】  成语:郑昭宋聋汉语词典:郑昭宋聋

猜你喜欢

  • 欬唾成珠

    见“咳唾成珠”。

  • 一丘自足

    源见“一丘一壑”。谓满足于退隐在野,放情山水。宋赵以夫《沁园春.次方时父》词:“喜支离得佚,散材可寿,一丘自足,万象中涵。”

  • 举烽

    同“举火取笑”。宋苏轼《骊山三绝句》之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词语举烽】   汉语大词典:举烽

  • 风行草靡

    源见“风行草偃”。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并列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灭刺

    源见“祢衡怀刺”。指投靠无门。清黄景仁《六叠前韵和余少云作》:“廿载行藏羞灭刺,两家骨肉笑围灯。”【词语灭刺】   汉语大词典:灭刺

  • 天之骄子

    《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骄子:上天的宠儿。汉时,匈奴人自称为“天之骄子”,意为匈奴为天所骄宠,故极强盛。后泛指边疆地区强盛慓悍的少数民族。现在则专指非常勇猛或有特

  • 愚妇轻买臣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艾,音yì,同刈,割斫),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勿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

  • 魏豹俘

    《汉书.外戚传.薄姬传》:“汉使曹参等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汉王四年……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征也,吾为汝

  • 祢衡挝

    源见“渔阳掺挝”。借指激昂慷慨之士的擂鼓抒愤。唐张祜《题僧壁》诗:“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 吹箫扣角

    源见“吴市吹箫”、“宁戚饭牛”。指志士落难乞援。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屠狗椎埋,混迹五陵年少;吹箫扣角,空悲此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