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琶铁板

铜琶铁板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注:苏轼的号)在玉堂(注: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注:柳永的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诗余》引作“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幕士形象地说,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大江东去”,表示苏轼词的豪放激越。后因以“铜琶铁板”为文辞豪爽雄健的典故。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魏明伦《醉写孙月霞》:“谁料她笔走龙蛇,一扫脂粉气,满纸须眉情。黄钟大吕,铁板铜琶,一个个雄健阳刚的男主角扑面奔来……”


并列 比喻文辞激越豪放。语本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9回:“~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琶,不读作bā。△常用以形容文学作品的风格。 →悬河泻水 ↔缓丝慢竹


【词语铜琶铁板】  成语:铜琶铁板汉语词典:铜琶铁板

猜你喜欢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通餍,满足;脍:切细的鱼或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谓粮食舂得越精白越好,鱼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讲究饮食,主张食品精细,讲究烹饪技巧。鲁迅《南腔北调集.由

  • 白衣

    同“白衣人”。唐高適《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词语白衣】   汉语大词典:白衣

  • 鹤鸣华表

    同“鹤归华表”。唐刘商《归山留别子侄》诗之二:“鹤鸣华表应传语,雁度霜天懒寄书。”

  • 廖凝挈瓢

    参见:挈瓢

  • 狐书

    《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伏滔《北征记》曰:“皇天坞北,古时陶穴。晋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余卷。”狐穴,是偏僻不易发现的洞穴,从狐穴中得书,书亦非平常书,而当为“僻书”。诗人乔子广喜用僻事作诗

  • 曲尘罗

    源见“曲尘”。淡黄色的丝织品。前蜀牛峤《杨柳枝》词之五:“袅翠笼烟拂暖波,舞裙新染曲尘罗。”【词语曲尘罗】   汉语大词典:曲尘罗

  • 题门

    《世说新语.捷悟》:“杨德祖(三国时魏人杨修字)为魏武(魏武帝曹操)主簿(掌管文书记事,起草文告的官吏),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榱,音cuī,屋椽屋桷的总称;桷,指方形的椽子),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

  • 处囊脱颖

    源见“毛遂自荐”。喻显露或施展才华。清无名氏《偷甲记.侠愤》:“虽然万丈雄心,素有奋袂请缨之志;奈何一双饿眼,空寻处囊脱颖之机。”见“处囊露颖”。明·吾邱瑞《运甓记·藩府贺正》:“收一时豪杰,桃李悉植

  • 玉抵禽

    同“玉抵鹊”。南朝 齐 净住子《大忍恶对门》:“颂曰:春山之下玉抵禽,汉水之阳璧千金。”【词语玉抵禽】   汉语大词典:玉抵禽

  • 秦赘

    春秋时,秦地风俗盛行贫穷人家子弟入赘。赘,即典给人家作奴,到期不赎,主家以女配之,称为赘婿。后即称赘婿为秦赘。【出典】:《汉书》卷48《贾谊传》2244、2245页:“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