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驼荆棘

铜驼荆棘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少时超凡绝俗,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时称“敦煌五龙”。晋武帝司马炎时任尚书郎。惠帝司马衷时赐爵关内侯,后平赵王伦有功迁将军,以与河间王颙交战时受伤而死。晚年时,因见朝政混乱,预知天下必将大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不久,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外族入侵,西晋灭亡。

【出典】:

晋书》卷60《索靖传》1648页:“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例句】:

宋·陆游《秋夜有感》:“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宋·陆游《晓叹》:“未闻含桃荐宗庙,至今铜驼没荆棘。” 陆游《纵笔》其二:“云隔江淮翔翠凤,露沾荆棘没铜驼。”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昭仪》:“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 《清史稿·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其他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铜驼处于荆棘之中,形容战乱或亡国后的残败景象。语本《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明·李逊之《三朝野纪序》:“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怀~之感者,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相与悲歌当经也已!”△多用于亡国之后。→栋折榱崩 ↔河清海晏 金瓯无缺。 也作“荆棘铜驼”。


【典源】《晋书·索靖传》:“ (索)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今译】 晋代索靖博通经史,有远见卓识,他预知时局不稳,国家将要发生动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慨叹说,以后将会见你卧在荆棘丛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变乱或亡国后凄凉破败的景象; 也用以表现对时世动乱的不祥预感。

【典形】 故国铜驼、棘没铜驼、荆棘铜驼、洛阳荆棘、泣铜驼、叹铜驼、铜驼草露、铜驼恨、铜驼荆棘、铜驼哭、铜驼泪、铜驼榛棘、铜驼泣露、棘生铜驼、惆怅铜驼、梦绕铜驼、荆棘埋铜驼、铜驼泣草菅、洛邑铜驼、金马铜驼、铜兽泣、铜驼悲、铜驼事、埋铜驼、卧深棘、没荆棘。

【示例】

〔故国铜驼〕 清·沈永令 《秦中》:“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

〔棘没铜驼〕 宋·陆游《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荆棘铜驼〕 宋·陆游《醉题》:“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洛阳荆棘〕 金·元好问《杂著》 之四:“洛阳荆棘千年后,愁绝铜驼陌上人。”

〔泣铜驼〕 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叹铜驼〕 明·陈子龙《晚秋杂兴》:“列国几人存玉马,五都今复叹铜驼。”

〔铜驼草露〕 元·王逢《钱塘春感》:“文化有余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

〔铜驼恨〕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铜驼荆棘〕 宋·陆游《春游》:“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尚关情。”

〔铜驼哭〕 清·毛如瑜《赠张铁桥先生》:“耳闻沧海变桑田,长安夜听铜驼哭。”

〔铜驼榛棘〕 清·周孝学《书牧斋集后》:“铜驼榛棘话酸辛,东磵盘旋剩旧身。”


【词语铜驼荆棘】  成语:铜驼荆棘汉语词典:铜驼荆棘

猜你喜欢

  • 泣歧

    《淮南子.说林训》:“杨子(杨朱,战国时人,是稍后于墨子的思想家,他的学说与墨子的“兼爱说”相反,孟子说他“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见逵路(逵路,就是歧路,指交叉路口又有旁边叉道。《太平御览

  • 劝善戒恶

    同“劝善惩恶”。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见“劝善惩恶”。《艺文类聚》卷40引《五经通义》:“谥者死后之称,累生时之行为谥之,生有善行,死有善谥,所以~也。”【词语劝善戒恶】

  • 鼓盆之戚

    先秦《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后因以“鼓盆之戚”为指丧妻之痛的典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家綦贫,又有鼓盆之戚。”偏正 丧妻的悲戚。语本《庄子·至乐》:“

  • 平康里

    同“平康”。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裴思谦》:“思谦及第后,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词语平康里】   汉语大词典:平康里

  • 鲁鱼豕亥

    原谓书籍传抄或刊印之误,后则泛指事物本质不同而形体相似需认真分辨。孔子弟子子夏在去晋国途中,见一读历史书的人念道,“晋师三豕涉河。”立即纠正道,不对,不是什么“三豕”,而是“己亥”。因为“己”与“三”

  • 渊明米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微薄的俸禄。清 汤贻芬《摸鱼子.清明日灯下》词:“归也易,奈苦苦相需,几斗渊明米。”

  • 燕许大手笔

    燕:燕国公张说。许:许国公苏颋。燕许两大文学家。后以此典赞誉文学大家。出自唐人张说、苏颋事迹。张说生平事迹,参见后“得江山助”条;苏颋生平事迹参见“思若涌泉”条。史载,自唐中宗景龙年后,张说、苏颋皆以

  • 节上生枝

    比喻在原有的问题之外,又多余地岔出新的问题来。《朱子语录》:“随语生解,节上生枝,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亦作“节外生枝”。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兀的是闲言语甚意思,他怎肯道节外生枝。”见“节

  • 太岁头上动土

    汉.王充《论衡.难岁》引《移徙法》:“徙抵太岁(注: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木星相应,又称岁阴或太阴)凶。”旧时方士以太岁所在的方位为凶方,有忌兴土木建筑或迁徙房屋等迷信说法。否则,就会遭到灾难。后

  • 三叠阳关

    泛指送别之曲。宋周邦彦《苏幕遮》词: “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苏轼《东坡志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