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城自坏

长城自坏

宋书.檀道济传》载:晋末,檀道济宋武帝刘裕创立政权,战功卓著。宋文帝时又率兵伐魏,连战皆捷,巩固了宋家江山。檀官至司空,几个儿子才气横溢,部下亦居要职。宋文帝疑忌,借故将其杀害。临刑,檀道济“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后遂以“长城自坏”谓无故杀戮重臣,危及国家安全。元潘纯《题岳武穆坟》诗:“江左长城真自坏,邺中明月竟谁歌?”清王浚《谒岳忠武庙》诗:“长城自坏天难问,半壁偏安主厚颜。”


【典源】《宋书·檀道济传》:“ (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于是收道济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等八人,并于廷尉伏诛。……初,道济见收,脱帻(ze) 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今译】 南朝宋檀道济在晋末时跟随刘裕 (宋武帝) 创立政权,屡建战功。宋文帝时,又率兵伐魏,连战皆捷,官至司空,威权日重。他的心腹下属,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都有才气,于是遭到朝廷的疑忌,后来朝廷终于借故收捕了檀道济和他的儿子等人,并将他们处死。在道济被捕时,他把头巾掷于地上说:“这是毁坏了你家的万里长城!”

【释义】 后以此典指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或杀害功臣; 也以“万里长城”等借指守边的将领。

【典形】 长城、长城坏、长城隳道济、长城自坏、坏长城、江左长城、塞上长城、万里长城、自坏万里城、长城君自坏。

【示例】

〔长城〕 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长城隳道济〕 清·朱彝尊《岳忠武王墓》:“长城隳道济, 大勇丧成��。 ”

〔长城自坏〕 清·王峻《谒岳忠武庙》:“长城自坏天难问,半壁偏安主厚颜。”

〔坏长城〕 清·陈伦《张循王墓》:“风波万里坏长城,三字翻称廷尉平。”

〔江左长城〕 元·潘纯《题岳武穆王坟》:“江左长城真自坏,邺中明月竟谁歌。”

〔塞上长城〕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万里长城〕 唐·杜牧《夏州崔常侍少常亚列》:“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猜你喜欢

  • 西宾

    同“西席”。《儿女英雄传》十八回:“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登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掣那把刀在手里,便要取那假西宾的性命。”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但婆媳吵架,与西宾又何干呢?”【词语西宾】 

  • 陆氏橘

    同“陆绩橘”。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词语陆氏橘】   汉语大词典:陆氏橘

  • 主鬯

    源见“匕鬯”。《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唐孔颖达疏:“《震卦》施之于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于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于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

  • 中散七

    源见“嵇康七不堪”。称人疏懒和才能不称,不愿为官。明袁宏道《题赠太史退如憨斋》诗:“已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

  • 怀椠

    源见“怀铅提椠”。借指文事。宋朱松《李似表启告归晋陵》诗:“蓬渚倦怀椠,云台归借筹。”

  • 补天漏

    同“补天”。唐杜甫《九日寄岑参》诗:“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 诗礼发冢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lú从上传语告下)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rú短衣),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

  • 莱芜甑

    同“莱芜甑釜”。南朝 梁吴均《赠周兴嗣》诗之一:“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词语莱芜甑】   汉语大词典:莱芜甑

  • 狐假凭威

    同“狐假虎威”。唐李绅《虎不食人》诗:“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 槐花黄

    源见“槐花黄,举子忙”。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元马致远《黄粱梦》一折:“策蹇上长安,日夕无休歇;但见槐花黄,如何不心急?”【词语槐花黄】   汉语大词典:槐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