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沮桀溺

长沮桀溺

长沮(jù句)、桀溺:春秋时,楚国叶(今河南叶县)地两名避世隐者。 此典指长沮、桀溺两位隐士讽刺孔子挽救西周制度所作努力。后以此典比喻避世隐居的高士,或逃避世事之人。 当时,孔子离开楚国叶地,返回蔡国(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在途中遇见长沮、桀溺并肩耕地,孔子看出是隐居乡间之人,就让子路(仲氏,名由,也字季路。孔子学生)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车上拉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孔丘吗?”子路说:“是。”长沮说:“他是应该知道渡口之人呀!”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回答说:“是仲由。”又问:“你是孔丘门徒吗?”回答说:“是。”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与其跟随躲避暴君乱臣之人,还不如追随躲避乱世之人呢!”。此典又作“效沮溺”、“问津”、“沮溺”、“津难问”、“耦耕身”、“沮溺耕”、“溺沮耕养”、“长沮耕”、“耦耕”、“耦耕夙约”。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28、1929页:“去叶,反(同“返”)于蔡,长沮、桀溺耦(ǒu藕,两人并肩)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渡口)焉。长沮曰:‘彼执舆(驾车)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古时对男子尊称)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yōu yōu幽幽,随风飞起摇晃飘浮)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变)之?且与其从辟(同“避”)人(坏人,指坏国君)之士,岂若从避世(逃避社会现实)之士哉!”

【例句】:

三国魏·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宋·悔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宋·苏轼《浣溪沙》:“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宋·苏辙《次韵王巩留别》:“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苏辙《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清·汪琬《计甫草至寓斋》:“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清·金衡《过友人别馆》:“耦耕夙约行当践,有伴巢由合荷锄。”


【典源】《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 (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 (避) 世之士哉?’耰(you) 而不辍。”《史记·孔子世家》亦载。

【今译】 春秋时隐士长沮、桀溺在田中并排而耕,孔子从那儿路过,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拉着缰绳驾车子的那位是谁?”子路说:“是孔丘。”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就是知道渡口的人啊。”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您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说:“对,正是。”桀溺说:“大道崩坏,天下像洪水一样滔滔横流,谁又能改变它? 你与其追随那逃避恶人的人,哪里如追随逃避整个尘世的人呢?”说完,又埋头耕作。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避世隐居的高士; 或形容退隐田间,逃避世事。

【典形】 长沮耕、津难问、沮溺、沮溺耕、沮叟、溺沮耕养、耦耕、耦耕身、耦耕夙约、问津、效沮溺、问津人、偶沮溺、沮溺心、问耦耕、桀溺耦长沮。

【示例】

〔长沮耕〕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津难问〕 宋、梅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

〔沮溺〕 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沮溺耕〕 宋·苏辙《次韵王巩留别》:“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溺沮耕养〕 宋·苏辙《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耦耕〕 清·汪琬《计甫草至寓斋》:“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耦耕身〕 宋·苏轼《浣溪沙》:“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耦耕夙约〕 清·金衡《过友人别馆》:“耦耕夙约行当践,有伴巢由合荷锄。”

〔问津〕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效沮溺〕 三国·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猜你喜欢

  • 灵均呵壁

    同“屈子问天”。灵均,即屈原。清曹贞吉《沁园春.读子厚新词却寄》词之三:“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

  • 顺天从人

    同“顺天应人”。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及嗣守大位,行其所闻,顺天应人,传授圣嗣。”见“顺天应人”。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及嗣守大位,行其所闻,~,传授圣嗣。”【词语顺天从

  • 行迟学仙

    晋.干宝《搜神记》:“蓟子训,不知所从来……正始中,有人于长安东霸城,见与一老公共摩娑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神话传说,

  • 赫怒

    源见“赫斯”。谓盛怒。汉王粲《从军》诗之一:“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词语赫怒】   汉语大词典:赫怒

  • 囊颖出

    同“囊中颖脱”。明高启《赴京留别乡旧》诗:“捧檄敢期囊颖出,着鞭肯向驿程先。”

  •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一饮一啄:本指鸟类的饮水啄食,后也泛指人的饮食。 表示虽饮水啄食这样的微小之事,也无一不是命中注定。 这是古代流传的一种宿命论观点。语出《景德传灯录.尸利禅师》:“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

  •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知命:旧指知天命。即相信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 君子能安于贫贱,通达事理的人能安于命运。 旧时劝人处于逆境时要安分守己。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 跛鳖驾

    《楚辞》汉.严忌《哀时命》:“驷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升。”汉.严忌《哀时命》中以驾驶瘸腿的鳖表示难以行进。后遂用为很难前进之典。唐.李群玉《龟》诗:“不应随跛鳖,宁肯满凡鱼。”

  • 金针偷度

    同“金针暗度”。清龙启瑞《瑞鹤仙.七夕》词:“问何人能解,金针偷度,补尽情天懊恼。”【词语金针偷度】   汉语大词典:金针偷度

  • 及亲三釜养

    源见“三釜养”。谓能以菲薄的俸禄供养父母。宋范成大《王希武通判挽词》:“及亲三釜养,遗子一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