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笛吹裂

长笛吹裂

太平广记》卷二〇四“李暮”条引《逸史》:“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讌,以观其妙。时州客同会镜湖,邀李生湖上吹之。会中有一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浪,浪波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注:曀,天色阴沉多风),水木森然。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乎?’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音cùjí,心情紧张而惭愧)不敢动。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入破”,是唐宋大曲的专用语。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分别归入散序、中序、破三个大段,入破即为破这一段的第一遍。大曲的解数叫遍,一遍即一解,演唱大曲各遍完全无缺的,称大遍,演唱一部分的,叫摘遍。大遍包括“序、引、歌、㽂、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等,每解中有数叠。独孤生是乐坛高人,其发声响入行云,不待曲终竟将长笛吹裂,果然震惊四座,使众人心悦诚服。后因用为咏笛声演奏之典。

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阕》词:“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此用表心绪悲摧之情怀。


猜你喜欢

  • 掷果

    《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左思)绝丑,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梁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安仁(潘岳字安仁)至

  • 阿政听章奏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景公许。於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君反以

  • 树西靡

    《文选》卷四三刘孝标(峻)《重答刘秣陵沼书》:“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唐李善注引《圣贤冢墓记》曰:“东平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靡。”《汉书.宣元六王传.东平王

  • 托微波

    《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词。”三国魏.曹植曾在《洛神赋》中欲托水波向洛神传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后用为咏向意中人传情达意之典

  • 珠薏

    源见“薏苡明珠”。形容蒙受不白之冤。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之二:“鼍愤龙愁战气昏,东来应有未招魂……珠薏馀生安下泽,金瓯全局哭中原。”

  • 乌骓不逝

    源见“虞歌诀别”。慨叹英雄末路,无可奈何,心情悲凉,遗恨无穷。元白朴《秋色横空.赋虞美人草》曲:“当时夜闻楚歌,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

  • 访落

    《诗.周颂.访落序》:“《访落》,嗣王谋于庙也。”毛传:“访,谋。落,始。”郑玄笺:“成王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我始即政之事。”后因以“访落”谓嗣君与臣谋商国事。宋周

  • 唯唯否否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巴金《雾》八:“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

  • 邻宝

    《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后因以“邻宝”谓与邻国友好。《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粤自景德之初,始敦邻宝之信,凡诸细故,咸不置怀。”【词语邻宝】   汉语大词典:邻宝

  • 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论”。《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见“同日而语”。《晋书·慕容盛载记》:“勋道之茂,岂可与周公~乎?”【词语同日而言】  成语:同日而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