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颂:同“诵”。 吟诵他的诗,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 意谓研究别人作品,必须了解作者为人,才能收到知人论世的效果。语出《论语.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闫,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颂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
颂:同“诵”。 吟诵他的诗,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 意谓研究别人作品,必须了解作者为人,才能收到知人论世的效果。语出《论语.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闫,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颂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
同“对影三人”。宋史浩《念奴娇.中秋》词:“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
源见“先忧后乐㈡”。指以天下事为己任。清 杨潮观《新丰店马周独酌》:“我只要问天公,怎安排这后乐先忧我?”
源见“祢衡怀刺”。比喻长时间求谒而不得见。唐 刘鲁风《江西投谒所知为典客所阻因赋》诗:“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毛生不肯通。”【词语名纸毛生】 成语:名纸毛生汉语大词典:名纸毛生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贫乐道。唐戴叔伦《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词语饮瓢】 汉语大词典:饮瓢
源见“庄周梦蝶”。指庄子梦化为蝴蝶。借指虚幻的梦境。唐蒋防《至人无梦》诗:“化蝶诚知幻,征兰匪契真。”宋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诗:“化蝶方酣枕,闻鸡又著鞭。”【词语化蝶】 汉语大词典:化蝶
源见“青衿”。借指学子,士子。宋俞文豹《吹剑四录》:“置我佩衿于城阙,虽区处之未遑,藉卿弹压于京师,实观瞻之攸系。”【词语佩衿】 汉语大词典:佩衿
源见“举案齐眉”。旧时作为贤夫妇的典型。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须知那伯鸾 德耀振贤声,白头相爱还相敬,我怎忍反目徒伤结发情。”亦用以泛称贤夫妇。宋张孝祥《丑奴儿.张仲钦生日》词:“伯鸾 德耀贤夫
《史记.伍子胥传》:“(子胥)父奢兄尚都被楚王(楚平王)杀害,子胥奔吴,吴封以申地,故名申胥。与孙武共佐吴王阖闾(音hélǚ)伐楚,五战入郢(音yǐng,楚都郢城),掘平王墓,鞭尸三百。”春秋时,楚国
踵:脚后跟。鞋后跟破裂,暴出了脚跟,衣袖破烂,臂肘露在外边,形容衣履破烂,穷困不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