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首尾相应

首尾相应

首尾:即前后。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钟传的事迹。杜洪,原为鄂州(今湖北武汉)伶(líng玲)人(即戏剧演员)。钟传,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原为豫章地区的低级武吏。在唐末藩镇混战中,二人分别纠集了自己的势力。中和二年(883年)钟传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占领了洪州,被唐僖宗任命为镇南节度使。光启二年(886年)杜洪也乘虚进入鄂州,自称节度留后,也被唐僖宗拜为节度使。后来二人都遭到了杨行密的袭击。为了摆脱杨行密,他们便互相协同,首尾相应,并同时向朱温求救。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大败杨行密。

【出典】:

旧五代史》卷17《梁书十七·杜洪传》231页:“及为杨行密所攻,洪、传首尾相应,皆遣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朱友恭赴之,大破淮寇于武昌,二镇稍宁。”

【例句】:

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全传》84回:“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首尾相应,循环无端,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


主谓 ①作战时军队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语本《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明史·刘应节传》:“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此百年之利也。”△多用于描述战事方面。 →首尾相救 ↔声东击西②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褒义。多用于称赞诗文的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虎头蛇尾。 也作“首尾相赴”、“首尾相援”。


【词语首尾相应】  成语:首尾相应汉语词典:首尾相应

猜你喜欢

  • 斥鷃樊篱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识浅志小、无所作为之人。斥,通“尺”。柳亚子《陆郎曲赠子美》:“一朝鹏翼图南去,斥鷃樊篱笑岂知。”

  • 随龙

    宋司马光《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祖宗即位之始,必拔擢左右之人,以为腹心羽翼,岂以为永世之法哉……有司因循踵为故事,凡东宫僚吏,一概超迁,谓之随龙。”后因以“随龙”指东宫官吏随太子即位而

  • 问牛知马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问牛知马”比喻从侧面推究,得以明白事实真相。南朝陈.徐陵《晋陵

  • 奔驹促

    源见“白驹过隙”。形容时光流逝迅速。南朝 陈辛德源《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

  • 被绣之牺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成玄英疏:“牺养丰赡,临祭日求为孤犊不可得也。况禄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

  • 秦鉴

    同“秦庭朗镜”。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办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秦鉴哉!”【词语秦鉴】   汉语大词典:秦鉴

  •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蓝,蓝草,可作青色染料。

  • 陶宅五株

    源见“陶潜柳”。美称柳。唐李端《折杨柳》诗:“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 献周郎

    源见“周郎顾”。谓献给内行、高手。唐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诗:“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 面壁参

    源见“达摩面壁”。谓默坐静修,参悟禅机。宋刘克庄《题小室》诗之一:“近来弟子俱行脚,谁伴山僧面壁参?”【词语面壁参】   汉语大词典:面壁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