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金台

黄金台

太平御览》“台部”引《史记》:“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

后用“黄金台”的典故,比喻重视人材,招纳贤士。

文选》卷四一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唐.李白《燕昭延郭隗》(古风第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宋.杨万里《读罪己诏》诗:“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


【典源】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史记·燕召公世家》亦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文选·鲍照<放歌行>诗》注引《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今译】 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大举攻燕,燕国大败。燕昭王即位后,思念兴国复仇,自己礼贤下士,准备大量财物,来招延贤士,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而攻破我国,我虽知燕国国小力微,不能报仇。然而期望得到贤士共同治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是我的心愿。请问我应该如何做?”郭隗说:“如果大王真心想延纳贤士,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都会被尊重延用,何况比我强的呢?”于是昭王为郭隗筑了宫殿,拜他为老师。邹衍来到燕国,昭王亲自为他扫路清道,列为弟子受业。并且筑了黄金台,将千金放在台上,来招揽天下之士。参见〖燕昭市骏〗。

【释义】 后以此典指帝王招纳贤士,任用人才; 也指士人得到礼遇、任用。

【典形】 拜隗、思从隗始、郭隗台、黄金台、金台、千金筑台、师郭隗、始隗、隗始、隗台、隗在燕、燕台、燕王台、燕昭台、拥篲、昭王台、筑黄金、尊隗、登台吊黄金、黄金独名台、燕昭筑台、筑台自隗、隆郭隗礼、郭隗见招、筑台金、台上费黄金、高台黄金、台上黄金、郭隗黄金峻、延郭隗。

【示例】

〔拜隗〕 元·郝经《贤台行》:“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恩从隗始〕 宋·王安石《张侍郎示东府》:“功谢萧规惭汉第,思从隗始诧燕台。”

〔郭隗台〕 清·胡介《吴梅村被征入都》:“归心更度桑乾水,伏枥重登郭隗台。”

〔黄金台〕 南朝宋·鲍照 《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金台〕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磨铅钝。”

〔千金筑台〕 唐·杨巨源《题范阳金台驿》:“六国唯求客,千金遂筑台。”

〔师郭隗〕 清·查容《赠别少典》:“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始隗〕 唐·孟郊《斗鸡联句》:“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隗始〕 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隗台〕 唐 ·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燕赵之间,古多奇士,隗台如在,代岂乏贤?”

〔隗在燕〕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燕台〕 清·吴伟业《送赵友沂下第南归》:“赵氏只应完白璧,燕台今已重黄金。”

〔燕昭台〕 明·陈子龙《送伟男应试金陵》:“秋风瑟瑟黄云堆,我亦振驾燕昭台。”

〔拥篲〕 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外家公主,长跽献衣;荐绅先生,却行拥篲。”

〔昭王台〕 清·王摅《和吴汉槎就讯刑部》:“太息无人延国士,昭王台废已荒丘。”

〔筑黄金〕 金·王摅《过燕昭王墓》:“昭王好士筑黄金,古墓荒凉不可寻。”

〔尊隗〕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故事曾尊隗,前修有荐雄。”


【词语黄金台】   汉语词典:黄金台

猜你喜欢

  • 乘肥马,衣轻裘

    乘着肥壮的马驾的车子,穿着轻暖的皮袍。 旧时形容豪富人家的生活。语出《论语.雍也》:“(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元.马致远《汉宫秋》二折:“您卧重裀,食列鼎,乘肥马,衣轻裘。”

  • 汝曹催我老

    汝曹:你等。指子女。曹,等辈,侪类。 意谓子女成长,使父母心力交瘁而加速衰老。语出唐.杜甫《熟食日示宗文宗武》:“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清.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征》:“人人(按:指泰西

  • 圯上

    源见“圯桥进履”。指张良桥上进履受兵法事。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商洛。”【词语圯上】   汉语大词典:圯上

  • 先小人,后君子

    商场中习用之熟语。表示先把计较利害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语出《西游记》八四回:“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帐。”《醒世姻缘传》四九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

  • 玉树歌残

    源见“玉树后庭花”。谓亡国。唐许浑《金陵怀古》诗:“《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 壶关老

    《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壶关三老茂上书……书奏,天子感寤。”后以“壶关老”泛指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长者。清吴伟业《送郭宫赞次庵谪宦山西》诗:“问俗壶关老,筹边马邑豪。”【词语

  • 殷牖

    《史记.殷本纪》:“纣囚西伯 羑里。”羑里邑,一作牖里邑,在今河南 汤阴县北。殷 牖,指殷代的羑里,相传为周文王被殷纣王拘囚之处。南朝 梁庾肩吾《乱后行经吴邮亭》诗:“殷 牖爻虽赜,尧城吏转尊。”亦泛

  • 痌瘝在抱

    痌(tōng通):痛苦。瘝(guān关):疾病。在抱:在胸怀中。比喻把民众生活上的困苦放在心上。清仁宗(1760-1820年),姓爱新觉罗,名颙琰(yóng yǎn喁演),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封嘉亲王

  • 鸿泥爪印

    同“鸿爪雪泥”。清 周士琦《声声慢.晨起踏雪诣向序》词:“容易烟云过也,甚鸿泥爪印,倦旅依然。”

  • 不讳之变

    《战国策.魏策一》:“公叔(痤)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汉书.丙吉传》:“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颜师古注:“不讳,言死不可复讳也。”人死是不可避免的,故无